第二章 天下的领域结构——以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心
P77
若是像《周礼》、《尚书》古文经学等那样,将天下区别为九州与四海,且将四海固定化为夷狄所居住的领域,那么天下就显示出了所谓帝国型的面貌。而若是像《吕氏春秋▪慎势篇》那样,将其固定化为在同一语言圈、同一文化圈、同一交通圈以内的领域,那么天下就显示出了所谓国民国家(nation-state)型的面貌。但是,这都只不过是天下国家的一面而已。天下,尤其是秦汉统一国家以来,是王朝借由户籍、文书、郡县制而实际支配的有限领域,在王朝扩张期则有时也包摄了夷狄在内。但是包含夷狄的领域,如王充所述,是几乎已经被中国化了,即天下=四海=九州=中国了。在天下型国家对齐民(百姓)实际支配的贯彻之中,差别化与同一化被不断反复,同时在观念上也表现出了方三千里、方五千里和方万里的不同面貌。
如果将天下理解为无限延展的世界,那是完全错误的。至少古代中国的人们并不如此认为。天下是对一定的有限领域施行实体统治的国家,是在基于郡县制对百姓(齐民)的实际支配的贯彻之中,拥有所谓帝国型面貌与国民国家(nation-state)型面貌两张脸孔且相互转化的政治社会。
P85
天下型国家,以存在成为天子德治对象的夷狄(四海)为其成立条件。这种将四海积极纳入领域的观念就是《周礼》的天下观念。《周礼》之天下,虽然不过只是代表了天下观念之一面,但是其与今文经学系统的天下观念一起,共同促进了传统中国古典国家观的完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一意义上,《周礼》以清晰姿态出现的西汉末期,作为中国古典国家观念的成立期,就具有重要意义。当把超越天下的世界观的形成也纳入视野中时,这愈发显得重要。
润仁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说 天下与王朝之名
P19 对于前近代中国之天下,均源于欧洲的国民国家(nation-state)概念与帝国概念,都首先面...
-
第一章 天下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唐代中国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比较为中心
P44 天下型国家中天子的天下统治,是为了安定缺乏自治能力的生民之生活,承受来自天之委任而...
-
第二章 天下的领域结构——以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心
-
第三章 天下观念与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
P106 中国的古典国制,即天下型国家,与天下观念的完成相应,始于西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翼...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