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题解】
本章说越是想要保持,越是失去,不如功成身退,低调做人,才合乎天之道。
持而盈之,[1]不如其已。[2]揣而群之,[3]不可长保。金玉盈室,[4]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5]功遂身退,[6]天之道。 【注释】
[1]持盈,欹器盈满则将覆,左右支撑之,防止其倾覆。焦竑《老子翼》:“惧其溢而左右以枝之曰持。”引申为保持盈满,居盛不衰之意。
[2]已,停止。
[3]群,王本误作“棁”,今据郭店简本写定。“揣”,通作“抟”。“群”通作“囷”。“抟囷”,卷束之意。
[4]盈室,王本误作“满堂”,今据郭店本、帛书甲乙本、北大本改。古人房屋内部隔开,前叫堂,堂后又以墙隔开,西侧叫室。古堂前无壁,不可守金玉,当作“盈室”。
[5]遗,读作wèi,给予,馈赠。咎,灾祸。
[6]遂,成。【译文】
正如欹器,盛满则将倾覆,左右支撑之,可防止其倾覆,即便如此,终有不可支撑之时,所以不如停止。捆扎卷束藏物,则终有散解之时,不可以长时间保有。金玉盈满内室,却终不能守住。富贵之后不低调,喜好骄纵上人,则是自招祸患。功成而后其身,是合乎天之道。
【述评】
“持而盈之”是持盈一词的繁文,“持盈”是古之习语,多见于先秦两汉典籍。《国语·吴语》:“能援持盈以没。”《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持盈者与天。”《诗经·大雅·凫鹥》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史记·乐书》:“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淮南子·原道训》:“持盈而不倾。”《淮南子·道应训》: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
“持盈”一词源于对欹器的理解。《荀子·宥坐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
子路所说的“持满”即是“持盈”。欹器,据方家考证即是出土所见小口尖底瓶,无水时倾斜,半水时端正,满水时倾覆。想要保持欹器水满不倾覆,必须左右有所支持。国家兴衰有似于欹器之满则倾覆,子路所问“持满有道乎”,正是向孔子请教:正如保持满水不倾覆需要支持,怎样才能支持国家长盛不衰呢?《国语》等各处引文细读之,皆是此意。所以“持盈”一词古意基本相同,为保持盈满、居盛不衰之意。以持盈之心维持长盛,终必失败,所以老子以为不如停止。
“揣而群之”之“揣”,郭店简作“湍”,帛书乙本作“扌短”。扌短,从“短”(端母元部)得声,湍、揣从“端”(端母元部)得声,三者可通。当作读为“抟”。魏启鹏云:
湍,读为抟,二字古音同隶元部,其声透定旁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何足控抟。”《索隐》:“控抟本作控揣。”是为佐证。
赵建伟亦如此说,二说可从。
“揣而群之”之“群”,郭店简本作“群”,帛书甲乙本、北大本作“允”,河上公本作“锐”,王本作“棁”。按,允(喻母文部)、群(群母文部)音近可通,与“兑”难通。“允”当先讹作“兑”,又变为“棁”、“锐”。是传世本皆讹误,郭店简本、帛书甲乙本、北大本得其真。
“群”,当通作“囷”。《诗经·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释文》:“麕作麏。”《公羊传》“有麕而角者”,《释文》:“麕亦作作麏。”麕从囷得声,麏从君得声,囷、君可通假。群,群母文部,从君得声。囷,溪母文部。二者亦音近可通。
“抟囷”,古有其词。《淮南子·要略》:“懈堕结细,脱释抟囷。”(“脱释”,今传本《淮南子》误作“说捍”,据王念孙说改。)王念孙云:
抟囷者,卷束之名。(《考工记·鲍人》“卷而抟之”注:“郑司农云:抟读为缚,一如瑱之缚,谓卷缚韦革也。”《说文解字》:“稛,絭束也。”稛与囷声近而义同。)
依王念孙说,抟可通作缚,囷可通作稛,皆有卷束之意。这个含义往往与藏物相关。《释名·释宫室》:“囷,绻也,藏物缱绻束缚之也。”《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稛载,即以绳束财物,载置车上。故而抟囷可指收藏财物。“抟而囷之”,是抟囷的繁文,文意相同,指以捆扎卷束藏物,终有散解之时,不能长时保有。
“持盈”、“抟囷”、“金玉盈室”、“富贵而骄”都是为了下文“功成身退”作铺垫。四者共同之处是:都是为了维持某种成果,即所谓“功成”也。而愈是想要保持,愈是失去,真正维持成果的方法就是去除维持之心,所谓“身退”也。“退”并非指隐退,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身退者,非谓必使其避位而去也,但欲其功成而不有之耳。”而是如第七章所说“后其身”、“无私”之意,虽身居高位,而其心则退,如水之居下;不以功成而自居之,似天地无心。只有如此,一切如长盛不衰、金玉盈室的“功”才可以“成”。
与《老子》一书的假设读者为君主紧密相关,老子的“功成身退”,总体说来还是主要对身处高位的君主提出的意见。不指望他们隐退,只求其收敛,不过分即可。老子的思想与后代佛家所宣传的出世思想根本不同,反而与儒家所说的“天下为公”有某种相似。当今世界,让所有成功的人士都归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可惜的。而让每个成功人士都低调一点,无私一些,不也很好么?
【自:『“持盈”、“抟囷”、“金玉盈室”、“富贵而骄”都是为了下文“功成身退”作铺垫。四者共同之处是:都是为了维持某种成果,即所谓“功成”也。而愈是想要保持,愈是失去,真正维持成果的方法就是去除维持之心,所谓“身退”也。“退”并非指隐退,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身退者,非谓必使其避位而去也,但欲其功成而不有之耳。”而是如第七章所说“后其身”、“无私”之意,虽身居高位,而其心则退,如水之居下;不以功成而自居之,似天地无心。只有如此,一切如长盛不衰、金玉盈室的“功”才可以“成”。
与《老子》一书的假设读者为君主紧密相关,老子的“功成身退”,总体说来还是主要对身处高位的君主提出的意见。不指望他们隐退,只求其收敛,不过分即可。老子的思想与后代佛家所宣传的出世思想根本不同,反而与儒家所说的“天下为公”有某种相似。当今世界,让所有成功的人士都归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可惜的。而让每个成功人士都低调一点,无私一些,不也很好么?』前三分之二都在讲字词训诂,而这两段话则是精髓。而且也建设性地指出“身退”并非归隐,十分有理。低调的例子可见迈克尔·乔丹。】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天长地久
【题解】 本章分成两部分,前半说天地不自生而长生之理,后半说圣人效仿,无私而成其私。[1] ...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题解】 本章言人应当效仿水之不争之德,则行事无尤。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有静,[2]...
-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题解】 本章分为三个部分,前面说治身、中间说治世,最后说玄德。三部分是有机的整体,类似...
-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题解】 本章的主旨是以类比的方式说明“无”对“有”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