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初形成
科学研究渗透进工业的重要后果,使此后教育机构在工业发展上越来越具关键性。英国和比利时这两个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先驱者,并不是文化最发达的国家,而且它们的技术和高等教育制度也离杰出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不包括苏格兰的话)。然而从这个时期开始,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缺少大众教育还是缺少相应的高等教育机构,要想成为“现代”经济国家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反之,贫穷和落后的国家,只要具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就很容易发展起来,如瑞典。 引自 第二章 大繁荣 现代教育体系不过是在工业发展中的产物,自1850年前后始距今不足200年。而技术还是普通教育、大众还是高等教育的路线并不是关键,核心是要有完善的教育机制,能帮助高价选拔人才。这就是我们说科举这一绵延1400年有余,甚至2000年孝廉选拔机制的高妙之处,能够维持核心的稳定。
对于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完善的初等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实用价值。举例来说,在1870~1871年间,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普鲁士的士兵文化程度普遍比法国高。另一方面,在更高的层次上,经济发展需要的并非科学的原创与诡辩,而是如何支配和使用,换句话说,是“发展”而非研究。拿剑桥大学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的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并不突出,但它们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却优于英国,它们实际上提供了培育工程技术人员的系统教育,这些机构在英国尚不存在 (1898年之前,步入英国技工行业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学徒制度)。美国在这方面也强过法国,因为美国培育出大批具有相当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是只培养少数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德意志在这方面是依靠良好的中等学校,而非大学。19世纪50年代,德意志在六年制中学 (Realschule) 教育方面走在时代前列,这是一种倾向技术教育的非古典学校。1867年,当莱茵地区受过教育”的工业家被请求捐助波恩大学50周年校庆时,在14个工业城市中,除一个之外,几乎所有收到请求的城市全部拒绝,因为这些“杰出的地方工业家并未在大学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直至当时也没有让他们的子女接受这种教育”。 引自 第二章 大繁荣 英国、美国、德国各自教育的优势在近200年间已经定下根了,而且稳步向各自文化传统与教育体系提倡的方面提升。英国富人的公学私校与穷人的学徒制结合,至今还是类似的精英教育形式;美国实用主义的方式适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完美产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人才;德国严谨的语言与文化风格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严谨作风,领先至今。
而其核心,都在于教育的专业性被尊重、被重视,教育的体系化得以延展,国家整体得以发展。一个outlier是比利时,民国启蒙阶段,众多领袖人物是在比利时留学归来的。这个国家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呢?是英法文化互掐的矛盾引起的内部矛盾?以后读一下这个国家的国别史。
61人阅读
V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自然哲学与牛顿
对立性是出现在这个世界的第一种力量…因果法则是对立性的法则。因果关系是一种相生的行动。...
-
资本年代的开篇
革命失败了,普通地、迅速而确定无疑地失败了一政治逃亡者几年后还未认识到这次失败是确定无...
-
现代教育的初形成
-
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体化
自一产到二产的迈进似乎必然是通过资本主义,因为工厂的实体和工业化的意义就是通过生产线扩...
-
19世纪40-80年代教育的发展
然而,不论人们的民族感情有多强烈(当民族变成国家和国家变成民族时),不论对民族的忠诚度...
> 查看全部1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