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控制对照阶段:1986年1月-1986年7月
索罗斯建议大家不用看这章,说都是他的宏观操作。我看完确有不一样的感受……
上一章信心满满的索罗斯似乎被市场教育的蒙圈了。上章说好的,“五国集团财长会议(美元贬值)、贝克的汉城讲话(稳定对外投资和收益、对冲贸易逆差)、格拉姆-鲁德曼修正案(削减财务预算)、日内瓦美素首脑会谈(缓和关系、削减军费预算),这一系列事件大概率促成新局面的达成。”几乎全部落空。
五国集团财长会:后续没能持续大力度的协调;
贝克计划:没能落地;
格拉姆-鲁德曼修正案:被判违宪
美苏关系:据说美国1986年制定了解体苏联计划、8-9相互驱逐了外交官。
尽管86年美国经济总体处于恢复阶段,但上面这些事儿都和索罗斯的期待有不少出入,当然他也说了转向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更大的风险。还有另一件大事,索罗斯倒是说对了。“油价暴跌”,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力似乎超出了他原本的预计。
总之,一地鸡毛……更鸡毛的事儿还在后面,1987年十月华尔街将发生股灾。往后翻了翻,本书未涉及此内容。
写这些并不是为了嘲讽,反而有一丝敬意。就好像最近一年对一些事的态度,真心不以为然,也真心觉得够努力,扯远了……
对宏观趋势的研究,索罗斯充分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很有学习价值。不过现实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导致判断往往被短期趋势打脸。忽然觉得,1990年代索罗斯的一系列操作是不是于此有关,打不过就加入,他自己成为了别人的不可控因素,一手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不一味等待机会,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联想自己,去年底对楼市做了量化的走势分析,现在来看,结果大致对或者小错、过程则全错……所以也没什么资格嘲笑别人,正如巴菲特所说,“预言家的墓地中有一大半躺的都是宏观经济分析师”。
我是不是也考虑下,打不过就加入?
PanHa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章 第一阶段:1985年8月-1985年12月(4)
1985年11月2日 星期六 ……续昨日笔记 昨天讲到索罗斯批评广大人民群众不懂规律,盲目抛售外...
-
第十章 第一阶段:1985年8月-1985年12月(5)
1985年12月8日 星期日 索罗斯今天信心满满的说,实时实验阶段可以结束了,他不在对“大循环”...
-
第十一章 控制对照阶段:1986年1月-1986年7月
-
第十二章 第二阶段:1986年7月-1986年11月
今天先缅怀一下芒格先生,99岁的芒格先生去世了。还没来得及看他的书,只在巴菲特书中不断的...
-
第十三章 结论:1986年11月
在遭遇了一顿“闪电五连鞭”之后,索罗斯怀疑人生了。他断言“百年不遇牛市市场过早的结束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