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第二十八章启蒙运动(1750)
约翰·洛克认为,能否改善人类的境况取决于能否保存人类的自然权利。在他于1690年出版的著作《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中,他宣称人类“生而自由、平等、独立”,每个人都拥有一些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问题在于怎样最好地保护这些权利,使人类能够发挥所有的潜能。洛克主张,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加强自己的权利,和同伴一起自愿达成协议,建立了政府。因此,政府不是神明创造的,政府是为人类服务而生的。如果政府没能做到这点,例如,如果政府侵犯了被统治者的权利——那些它应该保护的权利——那么被统治者有权利解散这个政府,去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来代替它。洛克的观点对理性时代有很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第一大主题是强调理性高于情感。事实上,这一思想产生于17世纪而非18世纪,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思想是由科学革命的思想家提出的。启蒙运动认为理性能够战胜人类的弱点,人性会进步,并且人性能够在理性探索和理性活动中得到完善。 从所谓的启蒙运动高涨时期开始,理性不仅意味着精神高于肉体(笛卡儿的定义),实验高于猜想(培根的定义),还意味着科学和所谓的科学方法高于人文主义和印象派的研究方法。 启蒙运动的第二大主题是强调个体对建立理性体系的重要性。哲学家认为群体行为不能促成理性文明。事实上,群众心理学理论很可能就来源于启蒙运动个体高于集体的观点。虽然在早期的知识运动中,例如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运动中,个体的价值早有体现,但是启蒙运动的个体概念更富影响力。它包含了洛克建立“文明”政府需要征得统治者同意的观点,因此影响了包括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宣言》(《人权宣言》)在内的很多革命性文件。它包含了牛顿关于个体有能力通过对物理和数学的研究掌握宇宙奥秘的观点,也因此影响了19世纪最重要的黑格尔和尼采的历史理论。 启蒙运动第三大主题是人类能从野蛮的状态迈入理性文明的状态。古代的哲学家认为当代是设想中的“黄金时代”衰败的结果,中世纪的神学家认为上帝为了惩罚人类,把人类从伊甸园的完美状态里驱逐出来,强迫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启蒙哲学家和他们的观点都不一样,他们认为他们的时代能够超越过去,并且,事实上,人类能够进人一个更加完美的状态。相信人类能够进步和理性的优势、科学话语的价值紧密相关,人类能进步的观点从17世纪末产生以来就蕴含了很多深远的意义。首先,进步的概念是从一个极其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的发展。其次,启蒙思想家为进步提供了具体的判断标准:任何理性的、科学的、遵循自然和科学法则的都是进步的。从进步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推论就是自然需要人类去控制,人类需要控制自然。 引自 460 第二十八章启蒙运动(1750)
68人阅读
蝗虫的大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55 第九章宗教改革(1517—1648)
路德宗的核心理论是三大信念:首先,上帝的恩惠是不受约束、无条件的,能否得到上帝施予的恩...
-
383 第二十三章光荣革命(1688—1689)
议会领导人看到推进议会权利和关切的历史机遇,于1689年2月起草了一份《权利宣言》(Declarat...
-
460 第二十八章启蒙运动(1750)
-
800 第五十一章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919—1945)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集一党专政、强压反对派、中央集权,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种族主义、好战主义...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