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其人
如果说在清朝末年,陈独秀只是历史的配角,编辑报刊,宣传革命,投身暗杀,发动起义,不过单论对安徽一省的革命贡献,谁也不敢说稳居他之上;等到民国初年,他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Democracy,即民主)与赛先生(Science,即科学)两面大旗,从此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稍后与李大钊南北联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直接改写了中国的国运。
他本可端坐创始人与领袖宝座,然而,他的性情不允许他这么做,他的理想不允许他这么做。当年一起编辑《新青年》的战友鲁迅曾写道:“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他的真诚与坦荡,决定了一生以追寻真理为志业,当他发现手上的真理充满裂痕,头顶的信仰无法将这个国家引向天堂,他会毫不犹豫选择抛弃,继续向未知的前方探索。另一位老朋友胡适,给他的评价是“终身反对派”。
纵观其人一生,从十六岁反科举,到二十多岁反清廷,再到反军阀,反孔教,反旧文学,反国民党独裁专制,反共产国际肆意干涉,反中共党内的左倾盲动主义等,永远反对,从未屈服。他晚年曾说:“我决计不顾忌偏左偏右,绝对力求偏颇,绝对厌弃中庸之道,绝对不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对不愿说不错又不对的话。”
1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