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另外一个值得观察的有趣社会现象,就是明清时代许多官员及其家庭也从事商业,虽然洪武二十七年(1394)的法令禁止公、伯、侯及文武四品以上官员之家的家属与奴仆行商中盐,侵夺民利,但是御史大夫李庆仍于永乐五年(1407)上疏言:“时勋贵武臣多令子弟家人行商中盐,为官民害。”随后政府不断重申禁令,显示这条法令难以执行。 引自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34人阅读
Atarax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这种现实的社会策略并不局限于贸易发达的徽州府或明清时代,它反映自唐以来,竞争性的科举考...
-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到目前为止,在各种不同的社会转型期间,身份可互换性最多的统计证据,都落在商贾身上。这样...
-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
第四节 社会为儒家意识形态所渗透
在衡量问题的两面之后,仍可以说儒家社会意识形态已广泛而深入地进入社会各阶层。有三个理由...
-
第二节 统计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从官员家庭世代间社会流动的立场,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大部分有祖先任高官的...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