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参看P7-8,【宋】张世南《游宦紀聞》卷一,中華書局1981年1月第1版: “士大夫謁見刺字…風流氣味,將之以誠…”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读过 花随人圣庵摭忆(上中下)
近俗岁首,远近知好,率以柬相贻为贺年,此自由于贺正之俗导变而来。予所见清末拜年,止于用大红名片,或用帖子。易民国后,始别具刺,加以文辞,是此风为晚出矣。
然细考之,名片实反晚出。《蒿庵闲话》:“寸楮往来,始于崇祯,以严禁请托,于投挟为便。”是小名片不过三百余年间物。而具刺贺年之辞,见于纪载者,如南宋张世南《游宦记闻》载,其家藏有元祐十六君子墨迹,其中有刺云:“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此是秦少游元日贺常子允(立)之刺,是古人贺年,不用名片而用刺,尤郑重,与今俗合。
世南称:“刺字或书官职,或书那里,或称姓名,或只称名,既手书之,又称主人字,且有同舍、尊兄之目,风流气味,将之以诚。”信不诬也。
名刺与名片之别,非唯古今殊俗,实亦异形。刺本削木为之,《陔馀从考》:“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
按瓯北所指汉后之纸刺,实近世之柬或帖子,而只刊姓名(P409)之小片,则明末始盛。盖古人皆亲书,明清后始刻木印之耳。
又见马夷初《跋武林新年杂咏》云:“拜年帖子,故家大族辄自尊长下逮孙仍,具于一帖,或云顿首拜,或只曰拜,仍兼投到谒人刺,其简率者,不异寻常也。大凡泛交,止雇人力投刺,名曰飞片。亲长则如躬诣,戚族且须拜影堂。”此记杭俗拜年甚详,大抵南方各省皆然,不止武林已也。
改历以来,虽贺柬腾沓,而仪节务从简易,此实世变所策,不但霜髯无欢,即睹童丱嬉春,似亦无旧时乐事矣。
P410,中册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不禁秦淮 养活细民
予幼读《史记》,初不审曹参不扰狱市之旨。涉历久之,始叹(P361)曹相国此举,真是汉家开国...
-
翁同龢芝麻上写小字,想起初到杭州夜游,街边一络腮胡子大汉正在微雕《心经》,问路,其声音温柔胜水,惊到笑
湘绮又记:“至崇效寺看《红杏青松》长卷,国初诸人及近年故人均有题记,翁覃溪八十四岁题字...
-
名片 参看P7-8,【宋】张世南《游宦紀聞》卷一,中華書局1981年1月第1版: “士大夫謁見刺字…風流氣味,將之以誠…”
-
张之洞骂名词
南皮在同时诸巨公中较有识,然量亦殊隘。陈伯弢《袌碧笔记》称:“…吾郡易实甫亦文襄所特赏...
-
睡衣 寝衣
都市近多著睡衣,或以毛㲲巾之浴衣当之,或别以茧绸及毛织物为之,皆仿欧制。 按睡衣,古谓...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