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p895 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
(圣人之心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常人之心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p897 王阳明的高徒徐爱说:“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看世间万物就如照镜子,心就是镜子。心明净,才能看到清晰世界。)
p967 王阳明指出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犯错,而是因为他们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给有志于圣学的弟子们送上了“顶门一针”。
(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p976 为了不使动时修行中断,不仅要在静处做到“中”,还需要在动处做到“和”,其实是进一步强调了“动时功夫”的重要性。
(在静处时做到“中”是一种慎独;在动处做到“和”是一种稳定,是情绪不受他者挑拨影响,始终在良知允许的范围之内波动,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理,理在心,即良知。)
p979 “有所未尽,不惜教论。不有益于兄,必有益于我也。” 浏览王阳明写给弟子们的信件,我们会发现他经常会使用这样的“甜言蜜语”来结尾。弟子们看到老师这般说,自然会精神振奋,心情激动。
(王阳明真的是位良师益友!)
4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