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什么
···对于“精准医学”这个名称,我从来是反对的。从传统医学到现在,医生看病一直都追求精准,精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距离真正的精准还很远。现在分子生物学有了长足进展,人对自己身体内部DNA的结构、功能和患病时的变化有了更多了解,但如果要完全依靠基因改变来诊断和治疗非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至少从我个人来看,还太遥远,看不到解决的方法。 ···直到1700年,法国才同意把外科医生和理发师的行业协会分开,以前他们都是在一起的。人们认为,只有高贵的人才能当医生,医生是“动嘴不动手”的,而那些匠人并不是医生。那时候没有麻药,做手术要靠很多人压着病人来完成。 ···自从麻醉和消毒问题解决以后,外科学就不断取得突破。首先建立了体外循环方法,使心脏直视手术得以实现。 ···医学发展过程,实际上讲到了两种医学:一是在轴心时代产生的传统医学,二是现代科学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 ···从轴心时代开始,西方国家的传统医学得以产生并发展,但在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后迅速衰落,并一直处于衰败状态。16世纪以后,现代医学产生,医学知识迅速增多。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医学技术没有跟上。直到19世纪后期,由于现代技术的加入,临床医学才如虎添翼,飞速发展。而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传统医学要高明得多,而且自轴心时代以来从没停止过发展。但是到了民国时期,传统医学的地位突然下跌,有一段时期甚至有人建议不看中医,尽管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是人们越来越只相信现代医学。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只有百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急起直追,从发展速率来看比西方还要快,当然,从总体水平上看仍然落后于西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强调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结合,所以中医事业和传统医学也有了快速发展,只是与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还是无法相比的。 ···如果人跟微生物对抗,谁比谁强呢?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几天甚或几分钟就可以换代,而人要20年左右才能换代,所以病原微生物通过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比人强非常多。因此,我们对传染病的防控绝对不能盲目乐观。 ···医学的属性可以归结为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它(人体)有自稳态性,即使遭受破坏,自己也会很快取得新的平衡,具备巨大的自稳能力;它有开放性,对所有的机械系统来讲,内部的熵都随着时间而增加,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紊乱性也会不断增强,唯有生命系统内部的熵可以不随时间而变,需要时还可以降低,因为它可以通过特殊机制从外界获得负熵;它还有时态性,任何时候我们的机体都在变化,没有一刻是相同的。 ···还原论模式的第二个局限,是还原以后很难整合起来,还原得越细,整合越困难。为什么?因为系统一旦被分割,就会丧失信息,还原程度越高,信息的失真越严重 ···分解以后看到的再清楚,也不是我们人体真实的工作状态。 ···现代医学碰到了循证医学的困境。我们现在进步了,看病要有证据,这是现代科学的态度。但是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问题都搞清楚、都有了足够的证据才看病,因此现在很多病还是凭医生的经验来看的。 ···有一项研究表明,医生开的处方中有59%包含无效治疗(根据《英国医学杂志》制定的“临床标准”)。 ···20世纪以前的医生,作为家庭朋友的成分不比医学专业人员的成分少,那时候大家非常珍惜相互之间亲密的信任关系。 ···当时一个医生去家里看病,往往先向老祖母问好,跟家庭成员打招呼,摸摸小孩的头,拉拉近乎,然后再去给病人切脉诊病,完了以后才决定开出“病人所喜欢的药物”。医生知道,他们的处方大多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多数时间只是坐下来聆听病人的病痛,除了给予病人那些通过咨询获得的心理支持以外,别无办法。而另外一面,病人并不期待家庭医生能创造奇迹,他们惯见生死之事,“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呢?病人们也没有不满意的。 ···正如《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罗伊·波特(Roy Porter)所说:“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 ···就是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对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得比较深入、对生死想得比较开的人,也就是有更多人文情怀的人,对现代医学不至于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因而会活得潇洒一点。 ···医生既要治病,又要治心。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当中太重要了。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也会引起恐惧。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很快就被吓死了。 ···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都是主观的感觉,心灵是我们的归宿,所以病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 ···如果你不注意沟通、不会沟通,那么你知道的一切都无关紧要。医生对技术的盲目乐观、对设备的过分依赖拉远了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有的医生看病头都不抬,问病人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出一大堆化验单,或者X线、CT检查单,让查完再来看,病人能满意吗? ···要与病人产生共情,要具备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 ···医学有边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期望不断提高,加上现代科学具有的意志自由的秉性,现在医学已经被赋予了过度的使命。 ···还有临床实验表明,把年轻人的血液输给老年人,可以起到“返老还童”的效果。这样的医学研究方向到底应不应该继续?我想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但我认为,可以在高血压人群中再区分一下风险的高低,比如根据年龄、性别、血压升高的程度、是不是同时有高血脂或/和糖尿病、抽不抽烟、有没有运动习惯等进行综合打分,再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把降血压治疗的门槛和治疗的目标定在哪里,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除了医学因素外,还有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因素。 ···中国从2002年到2009年三者的患病总人数多出了3.59亿人。假设这些人都给予治疗,增加的药费将是每年2710亿元。 ···生活方式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如此巨大而迅速的变化,人体基因来不及随之改变,身体的进化远远不能适应文明的进化,由此带来了包括慢性病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对此,人类除了坦然接受外,更重要的是尽力改善生活方式,而不应把主要责任加诸医药。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井喷式增加,这是因为我们的体力活动减少了,吃的却多了,随着选择的增多,担心的事情也多了,郁闷也更多了,这些都是很显然的。由文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为什么要通过吃药去解决呢?唯有采取更加适应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不然,就只能接受 ···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人们因为成就生出了傲慢和偏见,因无知而变得无畏,因恐惧而变得贪婪,常常忘记医学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缺乏对医学的目的和要到哪里去的思考。 ···医学的社会属性。第一,医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与其他众多因素,诸如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共同影响、决定人们的健康。第二,医学技术发展要顾及社会伦理。由医疗技术发展引发的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一个新的技术出来,往往价格昂贵,医保不能报销,或者只能报销很少一部分,这时候往往只有富人和有权势的人能够享用,这就增加了社会不公。医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心理。当所有人对某种疾病都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也就认了;但当对某种疾病有了治疗办法,而只有一部分人能享用、另一部分人享用不起时,社会心理的负面效应就会是巨大的。如果医学技术沿着“用更昂贵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少数人的疾病”这一方向发展,那么,它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有害的。 ···第三,资本驱动医学技术的发展。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资本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刺激市场的活力,为发展提供更多财力,增强机构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它也有负面效应,例如容易产生过度诊断和治疗。 ···开展的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检查,不少时候其实只是让我们花更多的钱,而产生更多的郁闷和烦恼。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还不太成熟的看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有可能大大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整合,迎来人类医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以后出现一种全新的医学 ···跟传统医学相比,现代医学的弊病是缺乏整体观,而且难以对人体和疾病的复杂巨系统进行整合,但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使医学对现代科学所得的还原性研究结果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也能使大量经验性观察结果得到最快最全面的收集、评判和应用,所以能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可行路径 ···雨滴汇入山谷的具体路径是不可预测的,但它的大方向是必然的 ···医学具有科学属性、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医学是人类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它的目的在于维系人类自身的价值,保护自身的生产能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医学的初心。 引自 医学是什么8
88人阅读
苏宅管家黎纲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医学的温度(代序)
···慢慢地,我懂得了,病人需要的不仅是医术,还需要安慰和对医生的信任。我不能骗人,但...
-
医学是什么
-
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
···瘟疫、战争和饥荒,素有“人类历史悲剧三剑客”之称 ···最知名的疫病是14世纪在欧洲...
-
20世纪现代医学进展
20世纪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成果超过了自其产生以来的总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医院里所有...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