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叛乱的波兰士绅,而且忠于王朝的波罗的海德意志贵族,都成了一个问题。
乌瓦罗夫承认德意志贵族表现出坚定不移的“对合法主权的忠诚”,但他也看到了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承认俄罗斯人在智慧/知识上是平等的”。
这些想法与那些越来越大声地表达对波罗的海德意志人在波罗的海各省份和宫廷中的特权地位不满的俄罗斯贵族的观点强烈重合。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代表了这个反动时期的终结,也代表着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开始。
他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在即位之始就宣告要进行改革。他的改革措施,包括解放农奴(1861)、建立地方自治体系(1864)、司法独立(1864)、兵役制改革(1874),以及教育与审查方面的逐渐放开。
这些改革的后果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贵族的衰落,以及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和工人群体的壮大,结果是在俄罗斯第一次出现了所谓的公共领域。
如果以前的俄国是一个阶级专制国家的话,那么现在的帝国政府发现自己越来越需要得到社会的配合。
一个现实是,一个相比之前更自由、更独立的俄罗斯社会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苏醒。帝国在之前不属于俄罗斯人,而现在俄罗斯人似乎想要成为帝国的主人。
23人阅读
涵卡列夫斯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俄罗斯帝国的转向
教育大臣谢尔盖·乌瓦罗夫提出“正教、君主与民族”,这成为沙皇俄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尽管乌...
-
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一)
-
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二)
当时的俄国知识界基于亲西方还是持传统保守的态度,可以分为斯拉夫主义者(slavophile)和西...
-
俄罗斯帝国的转向(其二)
正如之前所述,帝国政府对这种民族话语持相当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这些话语为帝国的镇压政策...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