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二)
当时的俄国知识界基于亲西方还是持传统保守的态度,可以分为斯拉夫主义者(slavophile)和西化派(anglophile),但无论哪一派都不抵触兴起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西化派当然希望实现帝国的自由化,让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国家政治。但是,他们在当时所仰望学习的对象是英、法等政制整齐的民族国家,对帝国内许多非俄罗斯人享有的传统特殊权利,他们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王朝压迫俄罗斯人的体现。
至于斯拉夫主义,原来不过是一个19世纪20年代的文学派别,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有相当浪漫的想象,后来又演变出某种有机论民族主义思想。它的含义颇为复杂,伊凡·基列耶夫斯基就公开承认:我们自称斯拉夫主义者,而每个人对这个词却有各种不同意义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斯拉夫主义只表现为语言和统一的民族,第二种人是将这个词理解为西欧派的对立物,第三种人却认为是对民族性的追求,第四种人则当作是对东正教的追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天经地义的,并排斥一切来自其他原则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斯拉夫主义可以被看成俄罗斯人对“被殖民”的一种反抗。对斯拉夫主义者来说,生活在帝国西部的诸斯拉夫分支族群,被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侵染太深,有待矫正。
38人阅读
涵卡列夫斯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俄罗斯帝国的转向
教育大臣谢尔盖·乌瓦罗夫提出“正教、君主与民族”,这成为沙皇俄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尽管乌...
-
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叛乱的波兰士绅,而且忠于王朝的波罗的海德意志贵族,都成了一个问题。 ...
-
斯拉夫派的觉醒(其二)
-
俄罗斯帝国的转向(其二)
正如之前所述,帝国政府对这种民族话语持相当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这些话语为帝国的镇压政策...
-
布尔什维克的民族观
在多处文献中,列宁反对“民族文化自治”或“民族自治”,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对无产阶级整...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