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期的人口普查以及土地统计
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财力和人力的充分运用,朱元璋用二十年的工夫,大规模举行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六百年来若干朝代若干政治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算是划时代地完成了。
丈量土地的目的,是因为过去六百年没有实地普遍调查,土地簿籍和实际情形完全不符合,而且连不符合的簿籍大部分都已丧失,半数以上的土地不在簿籍上,逃避政府租税,半数的土地面积和负担轻重不一样,极不公平。
地主的负担转嫁给贫农,土地越多的交租越少,土地越少的交租越多,由之,富的愈富,穷的更穷。
经过实际丈量以后,使所有过去逃税的土地登记完粮全国土地,记载田亩面积方圆,编列字号和田主姓名,制成文册,名为鱼鳞图册,政府据以定赋税标准。
人口普查的结果,编定了赋役黄册,把户口编成里甲,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的地主十户做里长,余百户为十甲,每甲十户,设一甲首。每年以里长一人甲首一人,管一里一甲之事,先后次序根据丁粮多少,每甲轮值一年。十甲在十年内先后轮流为政府服义务劳役。一甲服役一年,有九年的休息。每隔十年,地方官以丁粮增减重新编定黄册,使之合于实际。
(110户为一里,10户地主为里长,100户分为十甲,每一甲设一甲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统计,全国有户16052680,人口60505812,比之元朝极盛时期,世祖时代的户口增加了四百四十万,人口增加了七百万。
78人阅读
zhengsh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明初期的人口普查以及土地统计
-
明初期对农民的压迫
表面上派大批官吏,核实全国田土,定其赋税,详细记载原坂、坟衍、下隔、沃瘠、沙卤的区别,...
-
明初期对人口流动的限制
里甲的组织,除了精密动员人力以外,最主要的任务是布置全国性的特务网,严密监视并逮捕危害...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