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题解】
本章之意是劝君主惧天之威,为天下以公,不自私,不自贵。
民不畏威,[1]则大威至。[2]无狎其所居,[3]无厌其所生。[4]夫唯不厌,[5]是以不厌。[6]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7]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1]威,使人畏惧慑服的力量。
[2]大威,指天威。大威至,指天将动威惩罚君主,祸患将至之意。
[3]狎,通作“狭”,窄小。
[4]厌,厌足,满足。
[5]厌,厌足,满足。
[6]厌,厌弃。
[7]见,通作“现”,显露,出现。
【译文】
民众不畏惧君主之威,那时候天将动威惩罚君主。不要使君主的居止狭窄,不要使君主自身的生活厌足。君主不厌足自己,就不会被厌弃。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我显现,自爱而不自以为尊贵。所以君主要舍弃狎居、厌生而选择不自现、不自爱。
【述评】
本章之意是劝君主不自贵。相对于那些玄奥的章节而言,要简单得多。几乎是直接告诉统治者要如何,不要如何。一片良苦用心,两千年之下,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首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历代诸家基本都以为此是对君主说话,言民众不畏惧君主之威,则大祸降至。如王弼注云:“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东周时代,贵族与民众矛盾重重,在《老子》一书中即有很多体现,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七十五章),“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贵族威信日渐为民众蔑视,《左传》襄公十年:“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对君主提出警示,言“大威至”。大威至,如今言将受到惩罚。王弼以“天诛”解释“大威”颇为合适,盖能动威惩罚君主的只有天了。劈头以为警示,在于引入如何避免祸患的下文。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历代注家颇多歧异,主要区别在于此句“其”字何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其”指君主,如王弼、河上公、严遵等古代注家多从这个方向解释。一是以“其”指民众,宋人王雱首倡此意,近代诸家多从此说。
“无狎其所居”之“狎”字古今版本多异,帛书甲本作“闸”,乙本作“”、北大本作“柙”,河上公本作“狭”。诸字音近皆可通。朱谦之、高明皆从奚侗说读作“狭”,隘之意。北大本整理者以为当读作“柙”。《说文解字》“柙,槛也。”“槛,栊也”。栊指圈养禽兽的笼槛。两说意思有差异,亦有相近之处,大体此字是“限制”之意,读作“狭”比较易懂。“无狎其所居”即不要限制“其”居处或居止之意。
“无厌其所生”之“厌”,有两说,一,解释“其”为君主的读作“厌足”之“厌”,厌其生,即满足君主欲望之意。二,解释“其”为民众者读作“压”,压榨之意,厌其生,即压榨民众的生存之意。何者为是,颇费思量。
揣摩文意,“其”当指君主,“厌”当读作“厌足”之“厌”。解决这个疑难的关键在于对“居”的理解。如果以“其”指民众,“无狎其所居”即不“蹙其居之广”(王雱)或“不要逼迫人民的居处”(陈鼓应)之意。正面说,即民众当有广居,或者民众当自由居处之意。此与《老子》全书之意不合,八十章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言民众之居,欲其安而已,不言欲其广。希望民众不相往来,非自由居处。故而把“其”字解释成民众是有困难的。王雱之说古少人从,而近代学者皆从此说,盖与近代阶级压迫之说流行有关。
“不狎其所居”,肯定的表达即是“广其居”。《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赵岐注云:“广居,谓天下也。”孙奭疏云:“孟子言能居仁道以为天下广大之。”此是儒家学说,但广居一词是不在一处,胸怀天下之意无疑。下文云“不自见”、“不自贵”,正是无己之意。无己正与胸怀天下之意照应,益证“不狎其所居”正是广居之意。
“其”不解释为“民众”,则“厌”也不能解释为压榨,当解释为“厌足”。“厌其所生”,即满足生活之欲求。五十三章“厌饮食”正是其中一例,而这里所说的生又不止于饮食。“不厌足其生”也是不要注重自身之意,与“广居”之胸怀天下,“不自见”、“不自贵”之无己,非常协调。不厌足自己,则民众就会拥戴他,不会厌弃他。六十六章所谓“天下乐推而不厌”,正与此章后一“不厌”同义。
圣人如同水利万物一样利民众,从不把功绩看作是自己的功劳。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自知”。自知就不会把自己放到人民的上面,民众只是知道有之而已,却感觉不到实际存在。故云“不自见”。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不认为自己地位显贵,而凌驾于他人之上,故云“不自贵”。这样可以不招致怨恨,这是对自己的珍爱,故云“自爱”。君主欲使其位永保而天不怒,舍此无良法。此为“所取”,“所去”者就是上文所说的“狎其所居”、“厌其所生”。
【自:仍是贵民之意。老子劝慰上位者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题解】 本章是老子的《离骚》,是老子怀才不遇,曲高和寡的抑郁心境的体现,也是老子对自己...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题解】 本章说对真知的认识。 知不知,[1]上。不知知,[2]病。[3]夫唯病病,[4]是以不病。[...
-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题解】 本章言柔弱不敢合于天道。 勇于敢则杀,[1]勇于不敢则活。[2]此两者或利或害,[3]天...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题解】 本章批评统治者滥用严刑峻法杀戮百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