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讲,中国思想的确是一种关系性的思想。这不仅仅因为其中所有的东西都互相组合,都有各自的搭配,而且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得到各自的稳定性。这在对自然的和社会的看法之中得到证明。中国的宇宙论是完全建立在相互作用之上的(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李约瑟注意到,中国人因此很早就发现了月亮对潮汐的影响;不像希腊那样通过物理学关注于最初的和构成的元素,中国用“五行”来解释实在内部的补偿与替代方式。从人类学的观点看,人只有通过五种社会关系(五伦:父子、君臣、夫妻等)才能达到道德。任何东西都不能孤立起来观察,诸物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这在表达中(我通常怀疑这种反映,但这一次我感到它难以辩驳)也有所反映:通过“物”表现的(对我们来讲是个体化的概念)用中文说是“东-西”;或用“景”表现的(对我们来讲是单一的词)则说成为“山一水”。 引自 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与中国世界的关联结构相对的是二个自在的孤立世界,即原则的和本质的世界;这是具有希腊思想特征的东西。不过,向这个自在的回溯隐含着将实在区分为两个层面:离开现象的层面而进入理智的或神性的(本体的和神学的)的层面一这是抽象的、定义确定的层面—,或是进人象征意欲表象的精神层面。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思想不曾有抽象化,而是说中国思想不能通过抽象化建立本质的形态;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思想不曾有象征化,而是说它没有用象征化发掘另一个世界。的确,在中国思想中,除了过程(道)的世界,以及使过程得以运作的能力之外,没有其他的层面或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文见于此,意生于彼”,就像在谈到兴(罗大经,参见前面第七章第3节)或春秋笔法(刘熙载)时注释者们所分析的那样,“此文”与“彼意”之间的分离并不取形而上学的维度;微言对之开放的“彼处”可能属于另一领域(比如从自然的到社会的),但它并不是超越的。 引自 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关联”与“孤立”……随意联想:《乡土中国》里的差序格局。中国人人际关系像圈层,像涟漪,由中心向外辐射;西方像一捆木,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53人阅读
啞龍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
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这样,就可能有两种扩伸我们观看事物的方法:迂回的方法,在迂回中一个反映另一个并与另一个...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