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每日阅读收获记录)
第一、二章(12月13日)
【1 集中投资】
市场上流行着两种典型投资派别,一是主动基金派,他们搜寻并购买预计会上涨的股票;二是指数投资,他们被动跟踪标普500,以期获得大众平均收益。前者的弱点是,正确预测短期市场几乎不可能,同时频繁交易会提高成本,降低回报;后者的弱点是,只能获得平均收益。
集中投资的核心是「在高概率事件上押下大赌注」,巴菲特对大赌注的定义是“你应当有勇气和信心投入净资产的10%”——这意味着他的持股数量不会超过10只。相比标普500指数的500只,主动基金的数十上百只,集中投资确实十分集中。
我的想法:「在高概率事件上押下大赌注」与信息论中的「哈夫曼最短编码原理」是一样的,哈弗曼编码将最短编码(大赌注)给到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况(最可能成功的公司)。
【2 现代金融的先行者们】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任何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刚一出现,就会被“聪明人”利用,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相应升跌,因此市场给出的价格永远是有效的,人们永远来不及获利。
巴菲特不认可这一理论,其过往获得的远超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业绩,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反驳。但从逻辑上分析,这一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①“聪明人”对信息的分析不正确,对资产价格的涨跌判断可能出错;②“聪明人”并不总是理智的,对资产的出价可能出错;③我完全不明白,就不记录了。
另外,现代投资理论把风险定义为“股价的波动性”。巴菲特则认为,真正的风险是投资的税后收益是否给投资者带来“投资开始时的购买力,加上其能带来的利息收益”。而风险来自于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出错,这项判断与四个要素有关“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管理层能力、管理层诚信度、安全边际”。
我的想法:现代投资理论与巴菲特对于“风险”定义的差别在于,前者认为股价波动会带来损失,后者认为股价波动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收益能否超过机会成本。再深究下去,现代投资理论从股价的随机波动中获利,巴菲特从持有到期时的股价增值中获利。(写完我不太确定了......现代投资理论这简直是在赌博玩心跳?)
第三章(12月14日)
【3 巴菲特派的超级投资家们】
在交易周期的不同阶段,掌握股票的系统移动规律,适时买卖股票,的确可以使投资商占有很大优势,但我们还未能证明自己占有这一优势。......多数人企图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但总是晚一步,并经常发生低价卖出、高价买入的情况。长此以往,必将损失惨重并造成心事重重、投机心切的心态。 引自 第3章 巴菲特派的超级投资家们 /33 上面这一段精准地描述了“投机、左线交易、择时交易”等的本质,短期内的股价变化无法预测。
在巴菲特心目中,风险与波动毫无关系,风险是由一段时期内个股能够产生的利润的肯定性所决定的。——which means个股在一段时期内能产生利润的肯定性越高,投资这只股票的风险就越小。而个股产生利润的肯定性高低,是由上一章讲到的四个要素决定的。
在巴菲特选择的所有肯定能产生利润的个股中,每只股票的肯定性(风险)毫无疑问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他买入每只股票的金额也不同:肯定性越高、赌注越大。——每一步都遵照第一章说过的哈弗曼编码原理。
此外,本章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1200只股票随意搭配,构建3000组250只股票组合、3000组100只股票组合、3000组50只股票组合、3000组15只股票组合,观察他们在10年、18年间的收益率、波动率和。实验发现,两种期限下,这四类股票的投资结果都呈现出正态分布,250只的那组是一个最窄最高的钟形,15只那组是一个最矮最胖的钟形。因此,250只的那组,最高回报和最低回报相差不大(即曲线对应的x轴最大值和最小值),15只那组的最高回报和最低回报相差巨大,这意味着,分散化投资得到的结果一定接近市场平均收益,集中投资有更高的几率大胜或惨败于平均收益(全看你的选股水平如何)。
我的想法:作者提到,15只股票组有808种击败市场,250只股票组仅有63种击败市场,我猜测这是从投资结果,而非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所做的分析。此时的分布应该是对数正态分布,因为正态分布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但作者没放出来,很是可惜。
第四章(12月15日)
【4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今天这章的内容,如果从查理·芒格讲过的激励机制来理解,就非常重要了。人、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主要是受其激励机制的影响:什么被激励,什么就屡禁不止。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说,当一项生意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法律。
在证券投资行业,个人投资者们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期望得到高收益。但证券公司和基金经理们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呢?→→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我的基金,公司和经理的收入就越高→→如何被更多投资者选择呢?我的基金被认为是热门基金→→什么样的基金是被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基金呢?不是像巴菲特那种要等上十几、几十年才有超额回报的基金,而是那些短短几个月内就创造出令人眼红心跳的业绩的基金→→因此,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在追逐短期业绩。
当某种股票的价格受到华尔街某“羊群”的影响,并被最感性的人、最贪婪的人或最沮丧的人推向极致的时候,我们很难认为股市是理性的。事实上,股市价格经常是不可理喻的。 引自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59 ↑因为股价常常被不理性的人所影响着,所以以短期股价涨跌作为业绩衡量依据是绝对站不住脚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短期的胜利并非真正的利好,因为这笔钱还要重新做其他投资,难道每次都能恰好投中“热门基金”吗,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投资一定是亏损的。
如果得不到企业每日股市的报盘情况,你怎样衡量它的业绩,决定它的进展呢?很可能你会衡量它的收益增长情况,或运营成本的改善情况,或资本花费的降低情况。你只有借助企业的经济状况来指导你,告知你的企业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 引自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59 ↑股市本质上只是交易股权的市场,如果没有股市报价的环境,从事私人股权交易,你敢轻易地买下未知公司的股权吗?股市创造了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名称,营造了一种买买买的热闹氛围,投资者就失去了理智,买下了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企业股权。
以1美元投资开始,投资每年增值一倍。 方案一:年底将投资出售,付清税款,将税后余额进行再投资,重复20年。 最终净利润25200$,付税13000$。 方案二:保持不出售任何投资。 最终净利润692000$,付税356000$。 引自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59 ↑资本所得税率是固定的36%,不管每年付还是20年后一起付,都要付出36%。虽然35.6万比1.3万付起来更肉痛,但想想2.52万和69.2万的净利润差额,就没什么大不了了吧。税本来就是不属于我们的财富,借助延税制度,用本不属于我的税款借鸡生蛋,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啊。(好有趣,对方案二不甘心的人,应该就是把税款当成了自己的钱,但根本不是啊!)
第五章(12月17日)
【5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巴菲特对不确定因素并不调整其折现率。如果某一种投资比另一张更具有风险,他保持折现率不变,通过调整购入价来保证安全边际。这与固定资产价格模式要求“增加折现”的方法不一样。 引自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79 ↑ 我在《公司财务原理》里读到的公司选择投资项目的方法,就是调整折现率,低风险项目参照无风险收益率,中风险项目参照稍高的折现率,等等。
为什么年终报告中只报喜不报忧呢?从巴菲特的经验看,答案在于一种无形的被称之为“机构强迫命令”的力量,一种类似田鼠的企业管理趋势,他模仿别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不管这种行为有多么不明智。只有独立思考并按理智和逻辑把握航程的经理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公司谋利。 引自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79 ↑ 对人的判断要复杂得多,正因如此,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中,才如此看重管理层的作用。
任何超常发挥的投资组合,在某段时间内能成功是因为具有价格错位的保险性。市场对这个未来数的估计是错的。我们通过比较市场对此公司的估值以及我们自己对公司的估值,用多种要素组合的方法来找出价格错位。 引自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79 ↑ 市场的估值就是股价,清晰易懂,我们对公司的估值是难点和重点,当二者存在错位时,就有盈利的机会,高估做空,低估做多。当然我们的估值可能有偏差,这就需要安全边际才减少偏差带来的风险。(这是什么风险管理方法?分散?对冲?自留?
米勒说:“我想技术公司就相当于巴菲特所提及的现代专利权要素。......我认为很多人都是以一种错误的心态看待科技股的。他们认为科技很难懂,所以也不试图去弄懂它。他们事先就下定了决心。” 引自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79 ↑ 这个角度真是绝妙,人们弄不懂科技股,不是真的弄不懂,而是事先给自己判了死刑,所以后来的行为也就验证了“弄不懂”的预期。
第六章(12月18日)
【6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在巴菲特脑中罗列出的这几种场景,哪一种对富国银行产生长久重大损失的概率都很低。尽管如此,市场仍将富国银行的股价打压了50%。......用概率来思考,不管是主观概率还是客观概率,都使拟对所要购入的股票进行清醒和理智的思索。巴菲特对富国银行的理性思考使得他能够采取行动并从中获利,而其他人的思维则欠清晰。 引自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103 ↑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概率论能这么用,但其实就是这么用的啊。投资可以,职业选择可以、婚恋选择也可以,得出概率需要理性,而数字计算的结果一定客观,这就遏制了自恋和自欺欺人。
深藏于桑波《打败庄家:21点游戏的获胜战略》书中的原理是对凯利赌博模式的引用,而凯利赌博模式的灵感则源于克劳德·香农——信息理论的创始人。 引自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103 ↑ 信息论与概率论的关联非常紧密。贝叶斯法则中,用新的证据从先验概率(比如50%)推到后验概率——这里的证据就是信息,先验概率50%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情况,后验概率是用信息消除部分不确定性后得到的成果。还有凯利模式,成功率越大,押上的资金越大——毫无疑问是哈夫曼编码原理,将最宝贵的资源用在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上。知识连在一起了!真美妙!
被人们看好的马有最高的成功概率,但对它下注未必合算,因为投注比仅为3:2,利润潜力并不令人感到兴奋,但如果你所得的信息令你相信,另一匹马也有高获胜概率,但他的投注比率更优越,这是你下注的好时机。 引自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103 ↑ 赌马确实是与概率密切相关的一件事,我想再去了解了解。
概率论与股票市场:①计算概率,使用基本原则衡量公司的价值,判断这家公司有多大概率会提供超出市场的经济回报?②根据新信息调整数字,密切注视公司的一举一动,调整概率。③决定投资数量,使用凯利公式,再将投资额减半。④等待最佳机会,留出安全边际。 引自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103 ↑ 与我以往所了解的选股流程差不多,这次的阅读增加了「运用概率」这个工具,挺有意思的。
第七章(12月20日)
【7 投资心理】
芒格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脑子在分析问题时善于走捷径。我们轻易地跳到结论上去,我们很容易被误导、被人操纵。 引自 第7章 投资心理 /131 ↑ 确实,有的时候看文章,明明论据不丰富、论证有漏洞,但看了那一大段文字和精美插图之后,竟然也愿意接受那个结论,就是脑子在取巧。
投资者一般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他们想象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且能选择获利的股票。......他们所以来的信息也是能证实他们正确的信息,而对反面意见置之不理。 引自 第7章 投资心理 /131 ↑ 客观真是一种罕见的能力,因为「我执」是人类的原罪,要说服「我」不对、「我」错了,实在太难太难。
人遭受损失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盈利的欢愉。......这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难受程度要比赚钱的高兴程度大两倍。......躲避损失心理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亏损股不放,但如果你不降错误的股票出手,你就放弃了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 引自 第7章 投资心理 /131 ↑ 每个买过股票并看到股票下跌的人都感受过这种痛苦吧,打开软件前告诉自己,无论如何卖掉,打开之后,却开始幻想那只股票能回本,不想卖,绝对不卖。
我们所有的人都难免会犯判断失误的错误,它将影响我们的个人成功。当成千上万的人都犯判断失误的错误时,这种集体的力量会将市场推向毁灭的边缘。此时跟风而走的诱惑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错误的判断累计起来呈倍数增长。 引自 第7章 投资心理 /131 ↑ 许多投资心理学的书籍都描绘过这种状态,不仅股市,还有庞氏骗局,明明理智上知道那是不对的,可看到身边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赚到钱,你也会想要跟风行动,最后摔得鼻青脸肿,后悔莫及。
第八章(12月21日)
【8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我怀疑人类有一种深切的心理需求要掌握未来。或许对未来无所知的感觉太令人不舒服,以至于我们忍不住地被那些能解除这种感觉的人所吸引。 引自 第8章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151 ↑ 确实确实,也许是回望过去,发现了很多可以改变的机会,于是期盼预知未来,从而抢占先机。许多修行法门都强调「活在当下」,不追悔过去,也不妄念将来,是因为知道这两件事是不可实现的吗?是只会带来「求不得」之苦吗?
一个人充分发挥其判断力,他选择的照片不是他认为最漂亮的,也不是那些平均意见认为最漂亮的,我们现在达到第三层,我们费尽心机要猜的是平均认为的平均意见......有些人还会深入到第四层、第五层或更高的层次去猜测。 引自 第8章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151 ↑ 职业投资是选美比赛,不是选自己喜欢的,而是选大家都会喜欢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大家都在试图选出其他人认为的「大家都会喜欢的」。这件事没什么规律,也没有值得依赖的分析工具。
尽管经济和市场总体来说是复杂和庞大的,以至于我们无法预测,但是在公司这一层面的格局是可以被认识的。在每个公司的内部都存在这公司格局、管理格局以及金融格局。假如你研究这些格局,多数情况下你对公司的未来可以做一个合理的预测。 引自 第8章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151 ↑ 巴菲特不是不想通过股市涨跌来赚钱,实在是做成这件事的概率太小,只有研究公司的成功率配得上时间、经历的投入。我们早就说过了,把赌注下在最高概率的地方。
第九章(12月22日)
【9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集中投资的独特风格经常与多数人对投资的看法相矛盾。查理说:每个人都必须从边际效用的角度来进行骰子游戏,其中必须考虑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损失会使你感到难过,你不妨采用非常保守的投资方式以保持你的寿命。 引自 第9章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173 ↑ 保持寿命hhhhh,真有趣,是的。有些人,曾经的我也是,非常在意自己的投资组合相对于大盘的表现,一旦发现业绩低于大盘,就感到恐慌、紧张——那么这样的人就不适合采用集中投资战略,而更适合指数投资。
市场投资者制定的价格与企业内在价值不完全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股价与企业内在价值脱离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心理反应过度和经济判断失误。集中投资者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价格错位。 引自 第9章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173 ↑ 找到标错价格的公司,是集中投资的要点。找到标错赔率的马匹,是赌马的要点。
巴菲特说: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事实上,如果你基本上从别人那里学习知识,你无需有太多自己的新观点,你只需应用你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引自 第9章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173 ↑ 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