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73
总之,即使是在认知发展的最早期阶段,人类心智看起来也已准备好获取关于环境的“有用知识”了。我一定要用“有用”这个词,因为我们不应该假定人类心智的“设计”目的是获取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真实信息,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仅仅因为某件事是事实并不意味着人类一定装载了可以发现它的装备。相反,我们许多直觉性的预期会导致我们产生错误信念。例如,我们人类倾向于从本质主义角度来看待物种。我们假定一个物种的所有成员都有某种内在品质,这解释了它们与其他物种的区别。这就暗示了两个物种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长颈鹿是长颈鹿,马是马,两者不会有交集。但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如果你深人了解生物进化史,就会发现这两个物种在进化谱系上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本质主义对物种进行严格区分,这使得自然选择的概念让人难以理解,相比之下,神创论的观点反而非常符合人的直觉,因此更加简单易懂。对物种的本质主义认识是我们自发形成的预期,它源自我们进化出的认知装备,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让我们可以处理关于动物的信息(例如分类)以及预测动物行为的简便途径,这具有非常高的适应价值,虽然它的主要假设内容其实是错的。所以重要的是要记住,人类心智的运行法则并不总是符合哲学上的“正确”或科学上的“准确”,它产生的认识可能不对,但是有用。 因此,“有用”是与进化压力紧密相关的。我们身上存在“注视可以反映心理状态”的预期,原因在于人类是一种需要了解其他个体的心理状态才能生存的动物。我们对人造物体和自然生物有不同的直觉原则,原因在于我们是工具制造者,必须理解物体形状和它们的功能之间的联系。我们有社会预期,原因在于我们需要社会支持。我们有道德直觉,原因在于我们必须依赖公平交换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拥有这些认知倾向使我们的祖先在繁殖方面比其他人更成功,正因如此,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不过,这就使得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更加难以理解。如果人类心智的设计原则就是要获取环境中的“有用信息”,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制造和吸收垃圾文化呢?一种解释是,我们天生就要从他人那里获取大部分信息。人类巨量的知识储备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直接经验,我们进化出了从他人那里探求信息的倾向,并会基于这些信息做出许多重要决策。那么,有没有可能这种倾向过于强烈,以至于让我们容易被来自他人的低质量信息干扰? 引自 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73
38人阅读
向上游的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群体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37
一个人对某些群体的刻板印象——如某类人很好斗、某类人很懒惰——会影响到他在与该群体的成...
-
第一章 群体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37
虽然有一定的推测性成分,但这种对现代族群多元化生态效应的阐述基本符合我们所知的群际关系...
-
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73
-
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73
最重要的是,实验表明人们非常擅长甄别合理的观点(并接受)。面对不同种类的信息,尤其是这...
-
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73
人类需要社会支持,他们渴望动员其他个体加人各种集体行动,离开了这些集体行动个体就无法生...
> 查看全部4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