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4卷(完结)
从性格看,赫克托尔具有古典英雄光明高贵的气质,当所有特洛亚人都逃回城后,他独自一人留于城外挑战阿基琉斯,两人绕城三遭,最终走向他命定的终点。英雄对决,神明必会相助,因为诗人为了保留英雄的光环,需要神明出面。赫克托尔拖延正面对决,直至雅典娜化身兄弟得伊福波斯对其怂恿斗志,才下定决心与阿基琉斯一决生死。跳出诗歌本身,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阿基琉斯在大战尾声才进入战斗,以完好的体力挑战曾经受伤的赫克托尔,如果二人实力相当,那么赫克托尔独自一人维护城池安危似乎更让人敬佩。
特洛亚人的悲痛和阿开奥斯人的喜悦形成鲜明对照,一悲一喜更烘托光环人物的重要性。先是阿基琉斯复仇成功,如愿以偿为好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我们借此完整了解了他们的葬仪流程和祭奠细则。随后是阿基琉斯发起的竞技赛,包括战车竞速、拳击、摔跤、赛跑、枪术比武、投掷铁块、射箭、投标枪等多个项目,参赛者可以自由挑战赢取战利品。比赛有观众、有裁判,尽量保证公平,如果选手实力相当,由众人认可是可以均分奖品的。所以这类竞技是良性维护同盟关系的娱乐活动。反观特洛亚一方,虽然诗人派神出面协调两方关系,让阿基琉斯息怒,由普里阿摩斯赎回儿子的尸首,但从赫尔墨斯化身阿基琉斯侍从引导普里阿摩斯偷偷入营、阿基琉斯担心普里阿摩斯被阿伽门农发现的态度这两个细节来看,很有可能是阿基琉斯私下与普里阿摩斯协商赎金,这可能又是一件假神明之手的外交事件。
有个细节让人注意,阿基琉斯细心地询问了赫克托尔葬礼所需时长,并许诺对方完成葬礼之后才会开战。之后普里阿摩斯似乎又是借神之言偷偷回城。以阿基琉斯的脾性,如果有人违逆他的意思,他一定会讨回公道,但他似乎不在意普里阿摩斯偷跑的行为,这是否从侧面证明阿基琉斯和普里阿摩斯私下敲定了协约。
如果说帕特罗克洛斯的葬礼是回归荣耀,那赫克托尔的葬礼则真的哀鸿遍野。普里阿摩斯最伟大的儿子战死,其他较为英勇的儿子也战死,留下的儿子也再难坚守,史诗的节点预示了特洛亚城邦陷落的命运,特别是赫克托尔妻子安德罗马克预言了自己儿子悲惨的死法,与后来希腊人把他从望楼扔下去处死一致。由此或许也可推测荷马史诗写于特洛亚城陷落之后。全诗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诗中唯一知晓自己命运的英雄阿基琉斯,在二十四卷完结时仍然或者。或许存世的诗歌并不完整,或许这是诗人对阿基琉斯的偏爱,或许这是某种写作安排。
另外诗人从头到位安插的一个机关也在完结处做了闭环,即阿基琉斯参战前,众人未意识到的“缺失的相等一份祭祀”,在阿基琉斯参战且还愿之后,“他们每个人都不缺少相等的一份”。所以不用做过多的联想,这相等的一份极大概率就是指阿基琉斯。
史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荷马时代人们对荣誉的渴望。特别是在生死存亡期间更有机会争取荣誉,用于上战场势是争取荣誉的绝佳机会;战士需要正面迎敌,而背面受枪是懦夫行为;一诺千金是荣誉,维护权利公平是荣誉,守望相助、为战友复仇也是荣誉;壮烈地死,激荡地活皆是荣誉。史诗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荣誉而战,尽管这背后还带着物质利益的目的。从争夺海伦开始,到阿基琉斯之怒、几番大战、帕特洛克罗斯替友出战、阿基琉斯为友报仇、赫克托尔之死、普里阿摩斯赎子,甚至是轻松的竞技娱乐活动,包括天神也将荣誉视为最高贵的礼物。一旦荣誉被损,就会不惜代价挣回面子。而对于老年战士,只要他仍保有经验、理性和斗志,他仍会被尊重,甚至被敌人尊重。
荣誉即正义,这是由爱琴海灌注的意识萌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