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卷
史诗的开端以阿基琉斯之怒为开场,他因为阿伽门农的分配不公以及作为侍妾的战利品被抢与阿伽门农产生矛盾,并且坚持不在阿开奥斯人与特洛亚人之战中出战,以至于尽管阿伽门农的战士人才济济,仍然被特洛亚一方“杀人”的赫克托尔压制,战况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阿伽门农开始反思自己咄咄逼人,派与阿基琉斯亲近的友人前去游说,并许诺还给他更多更好的战利品,试图让阿基琉斯出战。有不少伙伴认为阿基琉斯应该以大局为重,不应意气用事。但阿基琉斯始终无法从被折辱的怒火中释怀。这是两种态度,关于如何看待尊严和公平。阿基琉斯认为要以牙还牙,才能保存尊严;而其他人则认为如果一方有心化解干戈,应该给予机会。阿伽门农用自己的身份侵占战友的战利品,阿基琉斯割席而坐表达对不公的不满。但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继续意气用事那么这种不合作会导致全族灭顶,私怨的代价就过于沉重。史诗若有似无地唱衰阿基琉斯未来的命运。
阿伽门农派阿基琉斯的老师福尼克斯老人去当说客,老人说了一个被私怨怒火蒙蔽付出沉重代价的故事,但阿基琉斯仍然维持自己的判断。在荷马史诗中,还有其他诸如福尼克斯智者老人的形象,分别是阿伽门农尊敬的长者——士兵的牧者、阿开奥斯的荣耀涅斯托尔,赫克托尔尊敬的特洛亚长老安特诺尔。老人进入“令人悲伤的老年”,身体无法与年轻人或者是他们自己年轻的时候相抗衡,但是他们依旧活跃,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贡献出来,适时提供规训、计谋,带领下一代继续前进,坚定新一代的信念。这一典型的形象被后来的作品继承下来,例如圣经故事中的摩西、亚瑟王故事中的梅林法师、《魔戒》中的甘道夫、《吉姆》中的老喇嘛、《哈利波特》的邓布利多院长。而海明威的老人则是作为自己出现的,重燃了老人的生命之火,与以上不同。
关于祭祀流程中几次出现“他们没有意识到缺少相等的一份”的暗示,在第九卷中阿基琉斯再次出场时进行了呼应。226行:奥德修斯对阿基琉斯说,你这里不缺少相等的肉食;318行,阿基琉斯说,待在家里的人也分得同等的一份。可以猜测,此前缺少的那份大概是战事成功的关键——阿基琉斯。而如果把这个细节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似乎是过度解读了。
第十卷中最有意思的是351-352行,双方都派人夜探对方营地,奥德修斯一方发现了敌人的踪迹,气氛紧张刺激,但是中途插播了一段关于骡子犁地的农事讲解,这个小弹窗一下打断了节奏。赫克托尔派出的多隆丑陋但有钱,被发现后乖乖投降,泄露了情报。
这应该是战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