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323页
Amanda3513 (下一站,幸福!:)前进~~~)
读过 奥本海默传
奥本海默说:“他(玻尔)清怀希望地认为,我们会取得食好的成果,科学规律和学科协作也将发挥有益的作用,我们都愿意相信他所说的。”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记得玻尔告诉他:“这个炸弹也许是个可怕的东西,但它也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希望'。”那年春天早些时候,玻尔想把他关切的问题都写下来,他把一份数易其稿的备忘录分享给了奥本海默。他在1944年4月2日的草稿中已经列出几项基本观点,玻尔认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注定会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未来”,用不了多久,“一种威力无可匹敌的武器就会被制造出来,它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方方面面”。这些是好消息,但是坏消息同样一目了然,而且很可能会变成现实:“除非在适当的时候能就控制核原料的使用达成某种协议,否则任何暂时的好处,无论多么巨大,都抵不过让人类永无宁日的安全威胁。”
在玻尔心中,原子弹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控制这种对人类的威胁需要“一种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新方法”。在即将到来的有核时代,除非据弃那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否则人类将不会有安全可言。玻尔想象的“开放世界”并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这个新世界已经存在于科学界的跨国合作中。从非常现实的角度来说,玻尔认为哥本哈根、卡文迪许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实验室就是这个新世界的现实模型。只有在以科学价值观为基础的“开放世界”中,才能对核能进行国际管制。对玻尔来说,正是科学探素中的社群文化带来了进步、理性,甚全和平。“知识本身是文明的基础,”他写道,“但是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宽也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因为它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形态。”正因如此,在战后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确信没有潜在敌人在暗中储备核武器。只有在一个“开放世界”中这才有可能实现,在这个世界中,国际核查人员可以自由进人任何军事和工业设施,并能
全面掌握最新的科学进展。
最后,玻尔得出结论,只有在原子弹成为现实之前,在战争结束之前,立即邀请苏联参与战后原子能规划,才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全面的国际管制新体系。玻尔认为,如果能向斯大林通报曼哈顿计划的情况,并保证它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那就可以避免战后的核军备竞赛。战时盟国之间就战后国际原子能管制尽早达成协议是避免战后世界核武化的唯一选择。奥本海默也同意这一点,实际上他就曾因类似观点吓坏了他的安全官员,当时他告诉帕什上校,如果总统想向苏联人通报核弹项目,他会对此“表示支持”。
玻尔对奥本海默的影响显而易见。魏斯科普夫说:“奥本海默很早以前就认识玻尔,他们私人关系非常好。玻尔是真正能与奥本海默讨论这些敏治和伦理向题的人,他可能就是从那时(194年年初)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
引自第322页
Amanda3513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6章 “奥本海默出过红疹子,现在他已经免疫了”
他认为麦克利什对“现状”的描述堪称精妙,但他对麦克利什开出的药方有些担忧,麦克利什呼吁...
-
322-323页
-
第27章 “学者旅店”P452
爱因斯坦天生不喜欢接近政治家、军事将领或当权人物,正如奥本海默所观察到的那样,“他从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