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学之
困而学之:学习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的是圣人。比如尧、舜、商汤,释迦牟尼、老子等,都是生下来就懂理很多的人,是孔子眼中的圣人。
学而知之者,是只比圣人次一等的,是努力就能够做到的人。我认为孔子把自己就归到这一类。因为他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学而知之者爱学习,有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强的求知欲。比如达芬奇也算这一类。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懂得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来找出路,这是第三类人,可以算做士。
第一类是圣人,第二类是君子,第三类可称做士。樊登老师说他是困而学之。
比如说当我不知道某个菜怎么做时,就打开小红书搜索,跟着上面介绍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就能学会。比如我不知道怎么阅读,我就学习《怎样阅读一本书》,我不知道怎样写作,就学习《写作的方法》。当我阅读英语原著有困难时,我就报了喜课,花三年多的时间学习阅读书虫英语原著阅读。随着阅读的积累,我现在真的能读懂一些英语原著了。
我读不懂真的《论语》,我就找到《樊登讲论语》,在樊登老师的解读下,《论语》的精髓我也能慢慢读懂了。这样看来,我想也勉强算个困而学之吧。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一些人生活和工作遇到困难和烦恼了,还是不想学习,这就是孔子认为的最下等的一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我说的摆烂的那种类型,破罐子破摔。这是愚人。
当然我们肯定不是圣人,不可能知而知之;也许我们也不是主动型学习的学而知之者;但我们也不是困而不学的愚人;至少在遇到困难时,还是知道应该要努力学习,通过读书、学习让自己得更优秀。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因而学之、困而不学,你是属于哪一类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