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 页码:第264页
在国内互联网技术领域追求设计的理想主义,那得靠怨妇般的精神。P2 看书除了能见见世面,更重要的是验证自己的想法。P6 我们大部分人是误把常识当知识,然后还以为自己有多高的壁垒。P14 引自第264页 第一、二句非常赞同~ 第三句有点吧~不完全,可以用来提醒自己。
对于视觉体验来说,舒服是比漂亮更高层次的艺术。P34 美国设计师普罗斯硕果,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简单不是目的,内涵还是在于细节。 细节累加,成就独特气质,并且将传达给用户无形的感觉。P53 用户挑剔,说明还在乎。P184 引自第264页 豆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呀。
把所有感兴趣的话题都写出同样的思想和深度,我想才能完整体现一个人的价值。P211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往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P226 引自第264页 生活与前行,一定要很努力才是。
用户的反应和操作之间存在时间差。 产品做不好的根源,主要是缺乏senior专业技术人员,但更重要的是业余管理人员泛滥。P220 曾经做互联网缺的是idea,现在做互联网缺的是professional。 真要把一件事做好,必须有“偏执”的精神和毅力,否则不可能专业(Professional)。 很大程度上觉得别人你比强,不一定因为人家真有多厉害,主要是我们自己太差劲。P236 引自第264页 总体上说,这本书的架构做的十分好,只是大部分是摘自博文,很多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了。对设计和产品有兴趣的童鞋还是很值得速读一遍的~
3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