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欲见孔子 阳货欲见孔子
今天开始学习相关内容: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义”比“信”更重要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又名阳虎,是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人。季氏的家臣,把季桓子囚禁起来,甚至流放出去,从实质上掌控了鲁国的政坛。
说到阳货,还有个小插曲。因为阳货跟孔子长得太像了,阳货曾欺负过匡人。有一次孔子路过匡地时,差点被匡人当作阳货杀了。
归,赠送。豚,小猪。
时,动词,选择时间。亡,出门的意思。
亟失时,屡次失去时机。
根据儒家所倡导的《周礼》,孔子是需要去见阳货还礼的,得按照礼法来办事。阳货用礼的方式来挟制孔子。
阳货想招揽孔子为自己做事,想见孔子,但是孔子不见他。他让人给孔子送去一只小猪。孔子找了一个时间,趁着阳货出门时去拜谢。结果两个人在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你过来,我跟说话。”
阳货说:“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国家混乱,需要他,他却不出来做事。你认为这样算仁吗?”“不算吧?”“我知道你内心当中是愿意出来做官的,但总是失去时机,你这样做算聪明吗?”“这不行啊。时光流逝很快,你要再不干活,人就老了。”
孔子说:“好吧,那我出来做点事吧。”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对话,阳货想逼孔子出来为他做事,使了点小伎俩。孔子躲不掉了,只好答应。但后来,孔子并没有为阳货做事。
礼法,在孔子这里是必须遵守的东西,但在阳货这里,却成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这里礼法变成了孔子的枷锁,因此他虽说不愿意,也不得不上门去拜谢。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孔子对信用的准则是,是否符合于义。因此,他虽说嘴上答应了,这明显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答应的,因此,后来并不用兑现承诺。
这一节孔子用行动告诉我们,“义”比“信”更重要。
常想读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孔子教你怎么叫“老婆”
邦君之妻:沟通要重视人际差异。 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
-
季氏十六总结编
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
阳货欲见孔子 阳货欲见孔子
-
习相远也
习相远也:只有修习才能变得更好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天资、禀赋、智...
-
上智下愚
上智下愚:人不能放弃向上的机会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不移,改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