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赫鲁晓夫自己是下一个试图纠正斯大林主义错误的苏联领导人。他在推翻和处决贝利亚以后的两年中,又先后排挤掉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但是他没有枪毙这两个人。结果,到1955年中,赫鲁晓夫已经成为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从个人素质上来说,赫鲁晓夫和斯大林不一样。赫鲁晓夫确实是想并且下定决心要将马克思主义还原到其最初的理想,即创造一个比资本主义式的生活还要好的生活。当赫鲁晓夫巩固了他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之后,就开始着手解决斯大林留下的政治遗产问题。 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直截了当地列举和谴责斯大林的罪恶,他的讲话使参加会议的代表大为震惊。通过对斯大林的批判,赫鲁晓夫推倒了用恐怖和谎言建立起来的外表,这个外表在苏联人民和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眼前遮挡了斯大林政权的真相。赫鲁晓夫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共产主义,改革的第一步是承认过去的错误。赫鲁晓夫后来回忆说:“不管对我来说风险多大,我必须说出过去事实的真相。”但是,赫鲁晓夫想要挽救的制度本身,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年代开始,就是建立在没有错误、永远正确的宣言之上的。共产主义不是从一开始就宣称它找到了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吗?一个基于科学的政治运动是不应该有悔罪、认错和改正错误的。因此,从赫鲁晓夫结束演讲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为他自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制造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个问题就是赫鲁晓夫讲话所引起的震惊效应。共产党人很少听到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承认错误,特别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历数斯大林的失误。正如国务卿杜勒斯当时所做的评论,赫鲁晓夫的讲话是“一个专制主义者对专制主义的最有力的控诉”。波兰共产党领袖波莱斯瓦夫,贝鲁特(Boleslaw Bierut)在阅读了赫鲁晓夫的演讲后,心脏病发作,很快去世。赫鲁晓夫讲话对其他共产党的震惊也同样巨大,因为赫鲁晓夫似乎在提醒他们:仅仅理论上宣称共产主义代表了历史的潮流是不够的,共产党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对于这一点,赫鲁晓夫在贝鲁特的葬礼上说,“我完全有把握,我们将在党内建立前所未有的团结,我们将和支持我们党的人密切合作”。 波兰共产党认真吸取了教训。在贝鲁特去世后,波兰共产党开始释放政治犯,解除政权中斯大林主义者的职务,结果是:就像不久前东德在同样情况下出现动乱一样,骚乱也在波兰发生了。但是在波兰的动荡中,强硬派没有重新掌权,与此相反,波兰把哥穆尔卡请了回来,他过去在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中被解职。波兰共产党在没有得到赫鲁晓夫批准的情况下,任命哥穆尔卡为党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大怒,他没被邀请就自己飞往华沙,大发雷霆,威胁要派苏联军队去波兰,但最后只好默不作声地接受了波兰的新政府,毕竞波兰新政府只是像赫鲁晓夫自己曾经宣称的那样:要给“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一个“人性的面孔”。 引自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48人阅读
小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在斯大林生前的最后几年中,他的追随者经常那么说。不管斯大林本人是否相信这样的话,这个被...
-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但是,有没有可能问题只是出在斯大林个人身上,换一个领导人是否就能挽救共产主义?接替斯大...
-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中国在赫鲁晓夫镇压匈牙利起义的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因为毛泽东本人...
-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马林科夫列举的东德人逃往西德的数据是:在1951~1953年,有50万东德人跑到西德去了。到了1956...
> 查看全部3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