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据报道,日本发生地震后,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尽管货架上的日用品日渐匮乏,门外轮候的人龙也越来越长,但超市依然没有提价。许多人于是觉得经济学规律错了。他们说,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不仅应该鼓励“不提价”,而且应该谴责甚至动用法律来禁止“提价”,因为提价就是趁火打劫和发国难财。这些观点,恰恰是巴斯夏指的,只看到了“看得见的”,而没有看到“看不见的”的表现。 人们一眼就能看得见的,是灾民在队伍中保持秩序,是没有改变的价格牌,是灾民并未因为突发灾难而增加货币负担,是超市并未通过提价来增加收入;可是,不容易看到的,甚至是永远看不到的,是空空货架所预示的极度飙升的真实价格,是灾民暴露在受到核污染的风尘中的时间增加了,是灾民本来可以用来做其他更急迫的事情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是商人在灾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增加了,而最为人所忽视的,是供应减少了! 引自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在危机发生时,人们为了防备不测,对物资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交通受阻,销售成本也增加了,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在同一个方向上推动了物价,那就是上升!这一上升,是已然的,是不以任何人的善意和行为为转移的。这时候,超市可以选择维持货品的名义价格,但那只是给灾区的顾客送礼,并可能增加顾客排队轮候的成本,而非改变货品的实际价格。 送礼值得钦佩。事实上,整个国家机器和相关的慈善团体,都迅速运转起来,尽力给灾民提供物资。除了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外,应该没人反对,这是政府和慈善团体在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但是,值得讨论的是,是否应该谴责甚至禁止其他道德没那么高尚的人,为了打平自己的成本,甚至为了牟利而向灾民提供物资? 引自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反对“禁止提价”
经济学人应该看清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一面,那就是,如果谴责或禁止提价,那么为了打平成本或牟利的供应行为就会减少甚至绝迹。那些坚持不提价的超市,可能因为无法维持而不得不减少进货;而其他本来会出现的商人,则永远留在了围观的人群里,不会站出来有所作为。那么,灾民连多花点钱来换取救命的物资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看不见的”损失,谁来负责?是那些坐在书斋里,自己不去行善,却要求别人只能行善而不准牟利的“道德家”。正确的立场应该是,既不反对政府救灾,也不反对私人行善,但反对“禁止提价”。 要知道,“禁止提价”本身就会导致匮乏。中国曾经有过极左的时期,把投机倒把和长途贩运都列为祸国殃民的重罪。恰恰是禁止投机倒把和长途贩运,激化了匮乏;但很多人却因果倒置,以为匮乏需要靠禁止投机倒把和长途贩来缓解。历史经验是,那些果断解除所有物价管制的国家,如二战废墟上的联邦德国,迅速启动了供应的机器,货架很快就被填满;而长期禁止商贸和实施配给的国家,如民主德国和苏联,则每下愈况,积重难返。 引自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歪曲价格只能误导和欺骗公众
有支持灾区限价的朋友说,限价可以稳定人心。这说不通。要知道,价格反映的是千千万万人在时刻调整的预期,歪曲价格只能误导和欺骗公众,并导致“需求者浪费”和“供应者囤积”的恶劣后果。要稳定人心,不能靠歪曲价格,只能靠充足供给。即使出现事后看来是不理智的哄抢,让价格浮动也还是能最有效地抑制哄抢,否则哄抢只会更加严重。政府和其他组织,大可努力增加供应,实实在在地把物资摆出来,以此来改变灾民的预期,而不是在没有做到的时候,去歪曲公众的预期,去打击别人的牟利行为和自愿交易。 引自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44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斯密的道德观和市场观
斯密“道德观”和“市场观”的交汇处 斯密眼中的人性结构便清楚了。首先,人是自私自利的,而...
-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事情是这样的。整座经济学大厦中,最重要的基石是“需求第一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
“边际均等”和“私有化”
科斯思想有两个重要的渊源。其一,是来自英国经济学家Philip H. Wicksteed 在1910年出版的两...
-
《同意的计算》
维克塞尔启发,布坎南与塔洛克于1962年合著了《同意的计算》。该书是公共选择学派的纲领文献...
> 查看全部4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