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潜入深海
读过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同严复一样,梁启超用的“自由”一词,既具政治意义,也是哲学范畴。他说:“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他说:“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斯为末矣。”精神上的奴隶比之身体受奴役更为可耻。
……其于古人也,吾时而师之,时而友之,时而敌之,无容心焉,以公理为衡而已。自由何如也!
……
让理性高踞在审判台上,将古今中外的学说都推到台前来受审——这是近代启蒙学者的革命气概和理性主义精神。
……在他看来,刚毅勇猛的人格,为理想而奋斗终生的志士,能为惊天动地之事业的英雄豪杰,一定要靠宗教信仰和唯心论哲学来培养。……所以他认为,佛教最能培养独立不羁的大无畏的人格。
梁启超的唯心主义见解显然是芜杂的、肤浅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由于反对奴性,强调精神的自由和理性的权威,要求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而陷入片面性,导致唯心主义。因此,剥去其唯心主义的外衣,里面有着合理的成分。
2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