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很浅,浅得有味道,日本气很强。好像和中国的像,但提淆不起来。 风 莫问立在那里的是谁,是九月露水沾湿了等待君的我。这样的深夜休要归来呀!道旁的小竹上铺着霜呢。 抱着原谅的心情去看这些诗,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国的白话诗。平静,恬淡。 在日本人的居所里待着,思想会停顿的,太恬淡、娴雅。酒、茶、饭,有情趣-这种环境,没有思想,有,也深不下去。日本本国一个思想家也没有,都是从中国拿去和欧洲来的思想。 但日本总让我好奇,凡日本的东西,去看一眼。我称之为浮面效果。日本如浮萍,没根没底的。也非常狡猾,头头是道,没有下文。日本人不可以谈恋爱,也不可做朋友。很怪,终究是乏味的。 日本旗很有象征性,很倔强。有魔性,有恶意。很刻苦,也很享乐。日本人很会做自己的奴录。 引自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第一次看到如此说日本的,有意思。
创新,是创好的意思。现代人单纯局限于“创”,是个大陷阱,现代以为美已表达完了,来创造丑,丑看惯了,可以成美,这是美的概念的偷换。 平安朝最重要的散文是“物语”,类似中国所谓“故事”。最好的是《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是官廷贵妇人,也是女官,父亲是大学问家。紫式部博学早寡,守在宫中,和《红楼梦》一样,是回忆文学。但和《红楼梦》不一样的,是她写完了。 引自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确实源氏物语意外的有意思。
从奈良朝进人平安朝,从平安朝进人镰仓时代,从镰仓时代进人黑暗期。记清楚了,将来到日本就可以明白。重点,是奈良和平安两期。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真是触目皆然。世界上再没有两国文化如此交织。但这交织是单向的,只日本学中国,中国不学日本。日本的文化、艺术、生活,都是中国模式。中国自唐以后,宋、元、明、清,照理可向日本取回馈,但一点影子也没有。 日本的好处是没有成见,善于模仿,不动声色地模仿,技巧拿到了,知道了,再改一改,就成为自己的了。 引自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真厉害,单方面的唐文化输出,却让日本习得了自己的文化繁荣,那我们的饮茶插花,乃至金石,怎么就传承不下去了呢?
67人阅读
照夜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339
常识有哪些呢: 科作状、动作(或日“介”) 白--说话。 曲--唱。 在剧本中,以曲为主。科、白很...
-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小说(一) 357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 小时候家中佣人、长短工,都会讲故事,看上去很笨,讲起来,完...
-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381
文艺复兴是欧洲的老本。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 Renais...
-
第三十二讲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 397
取旧材,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我以为是假借名义,比直接发挥更大胆。 米开朗琪罗的雕刻《大卫...
> 查看全部3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