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黑暗的耶路撒冷
2010年夏天的耶路撒冷,二十三岁的我遇到了同样年轻的他,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然而瞬间爆发的激情却完全无法抵御现实的障碍。我不是犹太人,不会讲俄语,不懂得他们的文化。在他的眼里,我始终是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独生女,只能被保护在温室,无法与他并肩奋斗。 引自第149页 我想他是对的,虽然这样拒绝的理由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他虽然是对的,但知并不是对的人。在我遇到现在的丈夫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文化、宗数,语言甚至是种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是不是成熟地爱着对方。 在遇到我现在的丈夫后,我搬离了耶路撒冷。他的家在耶路撒冷西部一个人口不足三万人的小镇上,这里到处都是小孩子的笑声和怒放的花朵,小黄的生活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历史变迁,最古老的建筑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每个周五安息日之前,我们都会在小镇上逛整整一大圈,或者在平日的晚上徒步二十分钟到隔壁城市的购物中心超市里,只为了买一罐东西。无论我做的东西好吃还是难吃,他都会坚强地吃下去,无论我的笑话有多冷,他都会非常配合地哈哈大笑。 本以为无法割舍的耶路撒冷,原来这么轻易地就被我放下了。我想,其 实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吧。但是如果我没有遇见那个他,而是先遇到了我的丈夫,这种平淡、踏实、没有波澜的小镇生活,我是不是不会珍惜呢?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或许当他们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就慢慢懂得了。 我想,成长是有代价的吧?谢谢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让我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引自第150页
4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