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有功,资本家伟大!
刘少奇为什么会在天津刚刚解放、共和国尚未建立、工作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到天津逗留前后近一个月时间呢?“文化大革命”中,被大肆批判的“剥削有功论”是在什么背景下讲出来的呢? 我当时是天津工会干部,曾亲耳聆听刘少奇作报告,并随从参观。因此,对上述问题,我有着深切的感受。 亲耳聆听刘少奇讲话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当时天津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工商业中心,陆海交通发达,有4万多家工商企业户,其中大部分是私营企业,产业工人近20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当时,全国尚有一半人口没有解放,解放军正准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在这一形势下,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点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指示精神,总结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的管理经验,用来指导即将全面展开的全国城市工作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9年4月10日,刘少奇风尘仆仆地到达天津,主要在国营和私营大企业中进行了前后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工作。刘少奇在天津的这段时间,市军管会主任黄克诚(兼市委书记)、市长黄敬、市总工会主席黄火青分别陪同刘少奇进行视察、开展调研。刘少奇每到一处除参观视察外,还分别召开由工人、技术人员、干部、资本家、小业主等参加的座谈会并听取意见。 当时天津私营企业的比例占80%,由于战争刚结束,大部分私营企业还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的状态,企业主顾虑重重,还在徘徊观望。黄克诚和黄敬向刘少奇汇报这个问题时说:“资方资产有的被冻结、有的被分掉,有的工人过多地要求增加工资甚至要和资方分红,干部又多站在工人一边,使工厂难以维持生产,影响复工复业和恢复生产……”刘少奇听完汇报后严肃地批评说:“这不行!这是‘左’的行为,是自杀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为解除私营企业主的顾虑,使他们相信党的“劳资两利”政策,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和发展生产,刘少奇提出了“剥削有功”的说法。在与著名工商界人士宋棐卿、李烛尘、资耀华等座谈时,刘少奇直言不讳地说:“有人很不愿意听‘资本家’这个称号,很怕听‘剥削’这个词。这些不是原则问题。如果你们谁能找出另外的词来代替也可以,在没有找出另外的适当的词之前,我只好仍旧叫你们‘资本家’……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今天不是工厂开得太多,剥削的工人太多,而是太少了。你们有本事多开工厂、多剥削一些工人,对国家人民都有利,大家赞成。你们当前与工人有很多共同利益。” 1949年5月5日,刘少奇出席正在天津举行的华北职工代表会议,并作了长达4个小时的讲话。我作为工会干部参加这次会议。刘少奇在讲话中,针对干部和工人中存在的“左”的倾向,强调贯彻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不要怕城市资本主义。他说:“只利于工人或者只利于资本家,都是不对的……要求不应该太高,应该让资本家的生产能提高,工人的生活也能适当地提高,否则资本家工厂关门,国家现在又不能接收过来,因为现在我们接收的官僚资本工厂还办不好……中国今天还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否则将违背人民利益,也违背了工人利益……今天私营企业中,只顾工人利益,使生产不能继续和发展,是对工人根本不利的。这不是发展生产而是降低生产……‘左’的东西常常是有一股劲的,反‘左’的劲头一定要比它原来的劲头更大才行。反右的时候,他一听右倾机会主义就会改。反‘左’,他往往会反过来说你右……不要怕骂投降了资本家。真正替资本家着想,投降了资本家,那是失掉了立场。如果不失立场,鼓励了资本家,而是替工人打算,那就是好的。” 刘少奇在天津的视察和讲话,在天津各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有力地扭转了“左”的倾向。
杨仙童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历史错误
毛主席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历史功勋永远不会磨灭。但是,他晚年犯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苏联倒塌,早有预见
早在1989年9月4日,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指出:“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
-
剥削有功,资本家伟大!
-
坚持X的领导!
1957年之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整风,希望各民主党派帮助。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纷纷发...
-
《人民日报》,伟人都唾弃的报纸!
“毛主席就不断说,他最不爱看《人民日报》,死板板的……”我连忙暗地里扯了他两次衣服,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