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对伪造祥瑞的自辩显示出,他有意调动一切手段稳定政治,以宣示中原王朝天子的合法性。这是檀渊之盟的耻感导致的动作变形。
书中刻画了北宋真宗在外敌压力下拼命宣示其正统性导致的动作变形,确实洞察到了帝心的精微之处。
如葛剑雄所说,天书、祥瑞一类把戏在中国史上并不少见,但像宋真宗这样亲自策划、制造的倒也不多。排比一下首次“天书”事件的前后日程,不难窥测到这出不很高明的戏剧是要演给谁看。…在正月初五日“酌献三清天书”的仪式中,亦有契丹使臣陪列。也就是说,这件事从启动到其高潮阶段,都是在契丹使节的眼前表演发生的。 … 不过,天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慑服北使乃至外夷,更是要告谕海内,宣示给自己的臣民。…… 在天尊降临之前,大中祥符五年八月,真宗曾经将所作《祥瑞论》赐予辅臣人手一册,并且表示这是专门针对有关“朝廷崇奉祥瑞”的内外议论而作。…… 皇帝对于臣下质疑的回应,主要是强调“神祇降监,亦以扬祖宗之烈,当钦承而宣布之”。直接将造伪贴到祖宗头上,继而抬出祖宗来遮羞,来挡箭,来塞群臣之口,能说真宗对于“祖宗”真正心存敬畏吗?他显然已经悟出,调动一切手段稳定政治,维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他这个嗣皇帝“保守祖宗基业”的首要选择。 北宋的历史走到此时,已经传至三代,将近五十年。国家的稳定,从实践层面来看走势已经愈益明晰;而就“奉天承运”的政治统系而言,王朝“永固邦基”的高悬目标,仍是笼罩朝政、挑战君臣心智的现实压力。联系到真宗的《改大中祥符元年赦》《登封泰山赦天下制》、《玉牒文》《有事汾阴后土诏》、《祀汾阴赦天下制》,其中对于“运启大同,惟宋受命”的宣耀,对于“顺考古道,钦承永图;严祀事以奉神祇,洁至诚而享宗庙”的表示,对于“扬祖宗之盛烈,体苍昊之眷怀”的说明,对于开基继统、永固邦家的强烈意识,无不予人以深刻印象。正是通过“神道设教”的努力,通过如此这般的反复宣示,真宗意图将上天的权威与王朝的政治统治、礼仪秩序整合为一体。 引自 三、“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宋代“祖宗之法”的实质
71人阅读
STONEM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宋太宗的忧患意识和躬亲庶务加强了皇权专政
两位太宗对于内外治乱安危的忧思如此相近,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所面对的局面有类似之处;而...
-
通过制度来确立君主独裁,皇帝以总庶务官的面貌临朝。宋作为中国古代和后世的分界,某种现代性已现端倪。考察其基调始于太祖太宗朝的“祖宗之法”。
柳立言曾经结合前人研究,指出由唐入宋,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一个基本变化: 唐宋变革的一个特点...
-
真宗对伪造祥瑞的自辩显示出,他有意调动一切手段稳定政治,以宣示中原王朝天子的合法性。这是檀渊之盟的耻感导致的动作变形。
-
尝试给赵宋“祖宗家法”一个定义
朱瑞熙先生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中指出: 宋朝统治者充分吸取唐、五代弊政的历史教训...
-
用北宋成法指导南宋问题,无异刻舟求剑
南宋一百五十年间,朝廷上经常是了无生气;而对于回顾与标榜“祖宗之法”,却怀有相当的热情...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