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众生
◆ 序 画布上的文笔
>> 写到视觉,他说并没有绝对的黑,以十七世纪伦勃朗(Rembrandt)的画为例:“初看都是黑,静下来多看一分钟,就多发现一道光。”
◆ 愿
>> 愿
蒋勋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为你,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
我便是轻轻吹动的海浪
如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我愿是手臂
让你依靠
虽然白发苍苍
仍然是你脚边的炉火
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我便成尘
如果啊!如果——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
与你结来世因缘
◆ 卷一 夏天
>> 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
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
>> 我们还有对花被踩踏的不忍吗?
>> 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我们所知有限,常常徒自惊恐哀伤。
>> 我想回复成孩子,在铺满花的林子里,单纯只是欣喜或忧伤,无思无想。
>> 我想回复成孩子,在铺满花的林子里,单纯只是欣喜或忧伤,无思无想。
>> 从那个时刻开始,你有了欣喜,也有了忧伤。我们要一生怀着这欣喜与忧伤,走过通向美的漫长途径。
>> 月桃开花累累,整串花蕾向下弯垂,
仿佛承担不了如此盛放的重量。
>> 很久没有听到山风吹起来的松涛,哗哗在我耳边回响。
>> 生命存在的目的这么单纯。生命华丽或凄伤,也只是绕着这么单纯的目的打转而已
>> 欲望如此真实,欲望活着,欲望交配,欲望传延生命。我们称为“爱”或“伦理”的命题,也许在植物或动物、昆虫的世界会呈现出更单纯的本质。
>> 月桃是俗艳之花,它显露出太直接的欲望本质。很少人把月桃插在瓶子里,做装饰或供养。不经修饰的欲望也许使人害怕,月桃的俗艳喜气是适合开在荒野的,也适合做民间喜庆的食物,沾带饱含着大地日月山河的活泼
>> 月桃是俗艳之花,它显露出太直接的欲望本质。很少人把月桃插在瓶子里,做装饰或供养。不经修饰的欲望也许使人害怕,月桃的俗艳喜气是适合开在荒野的,也适合做民间喜庆的食物,沾带饱含着大地日月山河的活泼
>> 我们心中是否还有一点闪亮的萤火,
可以传递最幽微的心事?
>> 难得这湖畔清风,把杂乱烦虑吹得干净。好像镜面的湖水,一片空明,映照出四周山丘的轮廓。初月升起,水中山上都是月亮的光华
>> 恐惧常常并不需要原因。事实上,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趋向死亡。人诞生在一个包含了“死亡”在内的现象里。
>> 我们恐惧,只是因为所知有限
>> 萤火闪烁的频率很像手机上信号的光,带一点微绿,在沉寂的黑暗里一闪一闪。间隔几秒钟的停顿,好像寻找,好像等待,好像浩大宇宙里一点幽微心事的传递。
>> 在死亡密不透风的巨大黑网里,我们心中是否还有一点闪亮的萤火,可以传递最幽微的心事?可以度过阒暗无明的恐惧时刻?
>> 也许,人类本来就离昆虫不远吧。我们的爱恨,我们的欲望,我们生存的意志,我们死亡的恐惧,都还依循着生物世界本能的规则。
>> 天上的星辰,或是人间的灯光,都曾经是人类在旷古悠长黑暗里希望的记忆,即使微弱如萤火,也似乎暂时解脱了我们“无明”的恐惧。
>> 初夏的阳光经过筛滤,在叶隙间摇曳成黄金色的光,缓缓从上向下洒落。
>> 贪看林间树梢阳光迷离晃漾,山路高高低低曲折迂回。
>> 被烈火逼出的香味浓郁甜稠
>> 我想我遗忘了什么,相思木的幽香在风中淡淡飘散逝去,没有烈火逼迫,是不是遗忘比记忆更好?
>> 我记得这一个初夏的午后。我记得白色桐花如雪,陆续坠落。我记得月桃浓腻的气味,招蜂引蝶。我记得入夜的萤火,如山中繁星闪烁。
>> 我想记忆生活里每一片时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声音,每种细微不可察觉的气味。我想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一一收存在记忆的角落。
>> 灾难并没有使人靠近,彼此辱骂仇恨,贪嗔痴爱,仿佛烈火煎熬。
>> 它们无意随我来到人间,只是我自己挂念,当成一种缘分,可以记忆,也可以遗忘。
>> “栖霞”或许并不专指夕阳彩霞,许多文学里的“栖霞”更多是有关秋林经霜染成红,绚烂变幻,令人心醉的记忆。
>> 我可以想象无边无际的林木,几日里,飒飒秋风走过,颤动飞扬起千千万万张叶片。
>> 我们刹那间懂了什么,却说不清楚。我们同时看到了生与死,看到了盛旺与凋零,看到了繁华与幻灭,看到了洪荒到劫毁,看到了终始因果,如此就在眼前。
>> “美”如此来临,我们心中悸动,却无以名状。
>> 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色彩与光的变化,我们是在一弹指顷,看到了千千万万生死变灭
>> 当千千万万枯叶从万山中飞起,当所有媲美繁花、媲美霞彩的颜色全都一一褪去,瑟瑟飒飒,漫天飞舞如春日蝴蝶的枯叶,在已经寒凉空寂的山里静静回旋。
◆ 大雨
>> 远方滚动炸开低沉的雷声,好像长久被积郁压抑的愤怒委屈,满溢到了要翻腾激荡,在大气间左冲右突,寻找宣泄爆发的出口。
>> 有了执着,预期一旦落空,就要失望痛苦。
◆ 溪涧
>> 单纯的自然资源被包装成狂欢纵欲的大吃大喝,被包装成最廉价的性欲感官的贩卖。
>> 单纯的自然资源被包装成狂欢纵欲的大吃大喝,被包装成最廉价的性欲感官的贩卖。
>> 旋子,简单是不是美最基本的素质?
>> 贪婪淹没了素朴的信仰,正如同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目盲、耳聋、口爽,所有的感官被不断刺激到麻木的地步,只剩下永远无法满足的心,为填塞不完的欲望疯狂地活跃着。
◆ 瀑布
>> 清初画家石涛在一个心灵呆滞、到处都是框框的时代,大胆叫出“我自用我法”,他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 学习美术,从一丝不苟的基本训练,到有一天要走向摆脱一切规则,有一天要走向无法无天,有一天,也许经过多少艰难之后,才会领悟:“美”,只是回来找到自己。
>> 清晨日光一线一线穿透水间,不同层次的晶莹透明,交叠迷离,我心里想:这是昨天的雨,却在此地相见了。
◆ 鱼肆
>> 码头上蒸腾着欢笑吵嚷
>> 气味是不是肉体存在最后的证明?
>>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寻找什么?
我们都对存在过后的消失不甘心吗?
◆ 月升
>> 大暑
从人群中出走,走向山,走向海,
走向久违了的自己。
>> 壁立千仞垂直不见顶端的绝壁
>> 海阔天空,长风几万里吹来。生命可以这样飞扬跋扈,生命可以这样孤独,又这样自负。
>> 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那种举杯邀明月的孤独,那种在最孤独与自负时可以只与自己影子对话的坚持。
>> 孤独会是最后一种对自己的救赎吗?
>> 一轮明月从海面静静升起,已是子夜,海面一道月光,由远而近,像一条路,像一条孤独者的路,仿佛可以踏月而去,一直走到天上。
◆ 叶子
>> 所以,我珍惜的叶蒂的坚定,我珍惜的叶脉如人体血管一样细密的分布,我珍惜的叶缘像蕾丝编织一样的锯齿细纹,我珍惜如同一颗心一样饱满而又如此优美、可以托在掌中的形状,我所珍惜的细如鸟羽的叶尖……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吗?
>> 美是不是生命艰难生存下来最后的记忆?美是不是一种辛酸的自我完成?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打开素描本,空白的纸上拓印着这一片叶子浅浅湿渍的痕迹,像一片不容易觉察的泪痕。
◆ 渲染
>> 纸绢上一片叶子,一朵花,仿佛只是颜色回忆的痕迹。
>> 艺术里的美,常常并不是现象的真实,却是真实过后的回忆。
>> 回忆,需要时间的渲染。知道有一天,所有的现象都只是回忆,繁华也就耐得起一次一次的渲染了。
“渲染”或许不只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吧,一个时代,有了“渲染”的审美,是开始懂得在时间里修行了。
◆ 眼前
>> 我一时恍惚,
不知道眼前是哪一个夏天。
>> 好像在看魔术万花筒里刹那间千变万化的繁华,也像在看夜晚天空突然爆放的烟火,在众人刚刚惊叫起来的声音里,华丽灿烂瞬间消逝。
>> 真正的繁华,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看清楚过。警觉到繁华,惊叫起来,繁华已经逝去。
>> 我把明信片在河堤上摆成一排,对照眼前的风景。书摊主人走来,向我微笑说:“你有找到我吗?”
我一时恍惚,不知道眼前是哪一个夏天。
◆ 翅果
>> 好像总是有感伤的行人,停在春天的大树下发呆,看漫天扑来的飞絮,不知如何是好。
>> 孔子是哲学家中非常关心“种子”的一位。他的哲学围绕着“仁”这个核心主旨在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里,“仁”被太多理论学说包装,变得越来越复杂难解。
“仁”在民间的语言里,其实就是“种子”。
>> 孔子对“仁”最贴切的解释,也许是“生生”吧。生命必须生长,文字这样精简,生命专一于生长的意志也单纯没有杂念。
>> 旋子,我觉得自己像一棵大树,根牢牢地生长在泥土里,种子却已随风飘飞去了四方。
◆ 看见
>> 黑暗里都是光在活跃,的确像是在看伦勃朗的画,初看都是黑,静下来多看一分钟,就多发现一道光。
>> 这个睡梦里的幽深隧道好长好长,我睡去的肉身上,张开一个一个的眼睛,充满好奇地探视着四周,我看见山壁上蕨类茎叶在风过处颤动,我看见石缝里渗出水滴,我看见一些微细的沙尘在空中翻转,我看见云变成了山峦的胎记,带着山一起流浪。
◆ 苹婆
>> 夏日午后,只是一片慵懒困倦,好像一个花季,繁华去尽,剩下不太确定的回忆,剩下梦,剩下梦的魂魄。
◆ 栾树
>> 寒露
害羞谦逊的花,好像对自己
这么不像花充满了歉意。
◆ 潮声
>> 潮声
在窗台边看河,原来只是偶然。看书眼睛累了,或工作疲倦了,泡一壶茶,椅靠在窗台上,喝茶,看河水,也休息。
慢慢地,日复一日,我坐到窗台边的时间好像有了一定的秩序。后来才发现,秩序最初形成,似乎是随潮水上涨而来。
>> 好像从大地河谷里激起了不安的骚动,好像无处宣泄的热情,好像要满溢出来的郁闷,冲突激撞,四处寻找出口
>> 我坐在窗台上,看波澜壮阔,看海与河激情热烈地摇荡撞激迸溅,像宿世缠绵不去的爱,像累劫报复不尽的恨,爱恨纠缠,无休无止
>> 耳边听到潮水频频退过河滩的声音,很细很细,像蚕在夜晚吃食桑叶的声音。水慢慢在沙里渗透,像是沙漏里流逝的时间,点点滴滴,涓涓细细。
◆ 鸭子
>> 霜降
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
凝塑成一种美,一种像雕塑的美。
◆ 时差
>> 在异国阒暗无明的夜晚,我故乡的闹钟
在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响了起来。
>> 时差是身体上存留的一种生活的惯性吧。
>> 时差是快速度巨大转换下对惯性规则的失序感。
>> 旋子,我在时差异常的清醒里,看见我眷念的城市开始一天的忙碌。
◆ 自由
>> 年轻时候唱过的歌,总是很难忘记。
>> 旋子,美丽究竟是什么?美丽是心里永远不会老去的一些梦想吗?我们梦想什么?我们梦想过什么?
>> 自由是什么?也并不具体。或许像一对翅膀,可以飞起来。即使在肉体最沉重的堕落的重量里,仍然可以借着心灵梦想的自由,轻盈地飞起来,飞在城市的上空。
>> 我的心灵可以是自己的牢狱。
>> 旋子,我无法解释,每一次伦理的革命之后,都又树立了新的权威与禁忌。
◆ 候鸟
>> 在空阔明净如纸的天空
>> 经验过北地深秋,才知道生命在任何时刻都一样华美动人。
>> 落叶重重叠叠,像织出来的锦绣。旋子,这样精心织绣出来的美丽图案,在北国大地上,一拉开就是上千公里,无休无止,好像挥霍不完的色彩。
>> 美,竟是一种毫不吝惜的挥霍吗?
>> 我在想,我若是候鸟,是否此时已随队伍南迁到温暖的地方?或者,我也可能孤独离群,在日复一日更加寒冷的北国,等待深秋入冬。等待每一片叶子静静坠落地面,等待风从枯叶间沙沙响起,等待空气中凝结着寂静,等待第一场初雪,像漫天飞起的白色花瓣,在空中卷起,飞扬,回旋。
>> 有没有候鸟,眷恋耽溺秋深,忘了南迁?
>> 树已剩秃枝,疏疏几株枝丫,像一尊佛,端坐在自己的落叶中间。
>> 我梦到自己是一只候鸟,在向南飞去的途中,梦想着南方明亮温暖的阳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南飞的中途,我变成了一片向下坠落的叶片,在秋风里浮沉。
◆ 银杏
>> 几棵树都还在,仿佛老友,没有什么盟约,但是总有牵挂
2024/2/2 发表想法
wēi ruí
• 亦作“萎蕤”。草名。即玉竹。
•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防,遮蔽。引申为盛多貌。此指车盖上翠羽的众多。
• 华丽貌。
fú shū
• 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
• 犹婆娑。形容舞动的姿态。
>> 葳蕤扶疏
>> 流转飞扬的枝叶,陪伴着徜徉山林的一代名士。
>> 晋代的大画家顾恺之真迹多已不传,但他著名的《洛神赋图》留有历代摹本。《洛神赋图》里的山水背景主要是银杏树,一棵棵枝叶宛然的银杏,立在仙境一般的小山上。曹植神思恍惚,在洛水上看见翩翩行走于水上的女子,惊鸿一瞥。整个画卷迤逦着一株一株的银杏,使我走到天涯海角,只要看到银杏,都觉得仿佛拉开了《洛神赋图》,自己也走在长卷里
>> 秋风乍起,一片片叶子满天满地扑面而来,在我头上回旋,好像久别重逢。
◆ 寒林
>> 拉开窗帘,月光“哗”一下涌进室内。
2024/2/2 发表想法
jiāo kē
交错的树枝。
>> 交柯
>> 大片大片的月光,像许多破破碎碎的镜片,在树林枯枝间闪耀映照,明明灭灭。
>> 我看到的是漫天枯叶乱飞,却想起王维的句子:“月出惊山鸟。”“惊”字用得真好,原来北国寒夜,月光清明,可以如此惊天动地。
>> 旧黯的纸绢上,墨色很灰,干笔枯涩,像是老人不再青春的头发,灰白灰白,却也华贵安静
>> 强烈对比高明度高彩度的颜色,像春花烂漫,使人目不暇接,使人陶醉眷恋,不能自持。
>> 看到即使秋天霜叶红枫,如此绚烂耀眼,一到寒风乍起,万般繁华,离枝离叶,最后剩下的只是一片枯树寒林
>> 有时风起,水里都是波澜,心事也荡漾起来。风一停,月光特别寂静,寂静到像琴弦上最细的一个持续的高音。那高音是寒林里孤独者的啸傲,变徵、变羽,越来越高亢,就是不肯降下来做低卑的妥协。
◆ 舞者
>> 如果是一枚小小的沉睡中的蛹,不知道它还记不记得上一次肉身解蜕时巨大的疼痛?
>> 这个身体,曾经飞扬浮沉过春天的树林沼泽池畔溪流,曾经穿越金晃晃的阳光,曾经和漫天的花瓣一起飘洒纷飞,曾经收拢起斑斓透明双翼,专心停伫在一朵盛放绽开的花蕊中心,专心吸吮嗅闻蕊心深处那一点芳香甘甜的蜜汁
>> 缤纷华丽的梦,像倒转过来的水晶球,里面许多细碎的亮片,纷纷洒落。所有亮晶晶的繁华都飘落之后,在层层落叶的覆盖底下,一粒种子安静地等待着发芽。
>> 是不是肉体缩到最小,意志才能向上伸展?胚芽知不知道,这么小的身体里,隐藏着要长成一棵大树的意志。
>> 好像王羲之练习书法最初的那一个点,叫作“高峰坠石”,从很高很高的山峰向下坠落的一块石头。从这个点开始,有了存在,有了速度,有了方向,有了重量,有了体积,有了向下坠落的沉重,也有了向上飞起的梦想。
>> 他蜷缩着,一动也不动,我看到了洪荒里石头的流动,我听到天崩地裂的声音。我看到了沉睡的蛹,一一孵化成漫天飞舞的蝴蝶。我看到了一粒胚芽,长成枝叶扶疏的大树,在明亮的阳光里随风摇摆。我看到的是舞台上一个小小的点,那小小的点,却是一切的开始。
◆ 黑暗
>> 我记得诞生以前和诞生以后,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闭着眼睛。
>> 在那里留下一个旋转的痕迹,一个纠结的伤口。
>> 旋子,我最初的记忆好像都不是视觉。
◆ 温泉
>> 知道品味不可勉强,只是对时代的粗糙感觉遗憾。
>> 唐朝做官的人,每十天有一种特别的洗澡假,叫作“浣”(这个字有另一个写法“澣”)。“浣”常常出现在古字画落款的时候,称“上浣”“中浣”或“下浣”,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的意思。
>> 泡完温泉,全身肌肤有一种细腻,有一种滑,好像春雨滋润过的叶片。
◆ 泡汤
>> 幕天席地在大河河床上的泡汤,身体泡热了,坐在岩石上吹风,他们好像本来就是岩石,回来找到了自己
◆ 烧水
>> 读者依诗句去找,相信诗人指点过的
江山值得一去,但到了现场,
江山多已变色,徒增感慨而已。
>> 我们那时年轻,觉得离死亡还远。
>> 心里美好的回忆,最好不要再回头留恋。
>> 大约诗人一路走去,指指点点,读者觉得他在指点江山,他喃喃自语,说完就走了,读者以为是诗句,他也只是兴之所至,没有什么山水瓜葛。
◆ 风景
>> 苏东坡在“乌台诗狱”之后,因为被小人诬陷,在监狱里关了一百多天,放出来之后,下放黄州,那个时期他写给朋友的诗文,常常加注“多难畏人”四个字。
>> 知道这风景与我有缘,可以一来再来。
◆ 竹内
>> 竹内
远在东部深山峡谷里的文山温泉,经过几次大地震,原来像天然浴池一样的大窟窿,稍有毁损。下到峡谷的梯阶,也已崩坍。有一次去,岩壁上钉了大铁钉,悬着一条绳子,路崩坍了,当地居民照旧攀着绳子下到溪床去泡汤。
在室内泡温泉的人,很难想象野溪温泉的趣味。身体被泉涌的热流包裹拍抚,雾气氤氲,空气里蒸腾着各种矿物和植物的生猛气息,溪谷巨石间激流急湍,轰然如雷,月光里,远远看去,一尊尊肉身,冒着热气,散坐溪床石上,觉得此身难得,好像经历好几世劫毁流转,终于找到了自己。
>> 觉得此身难得,好像经历好几世劫毁流转,终于找到了自己。
>> 我喜爱这种不太困难就可以得到的生活享乐,好像过的只是平凡日子,但每次泡在热腾腾的泉水中,满山草树芳香袭来,看着自己身上的热气化为缕缕轻烟飞去,觉得可以如此平凡过日子,才是真正的奢侈。
◆ 众生
>> 有老人佝偻着手脚,艰难行走,脱衣服、舀水、入池,步步蹒跚,却也步步谨慎,看起来歪斜,其实端正庄严。使我想到古老大树,屡遭风雨斧斤摧折,却还能长出新的姿态。古画里爱画这种树,仿佛青春虽美,但未经历练,虚有其表,不如老树顽强遒劲。
◆ 肉身
>> 立春
我与这些肉体共浴,看各家练功法门,
知道肉身艰难,学会了敬重。
>> 知道肉身艰难,学会了敬重。
◆ 品味
>> 雨水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
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
却忽然被触动。
>> 偶然在宁静夏夜海滨,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许多喜悦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
>> 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
>>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
◆ 甜酸
>> 甜味如果是纯粹幸福的陶醉,酸味似乎多了一点忧愁。
>> 喜欢酸味大概是迷恋忧伤的开始吧。甜味变酸,好像是幸福失去之后的怅惘。
>> 料理中常常糖醋并用,甜味加上酸味,混合了幸福与忧愁,好像更接近人生的滋味。
>> 我懂得酸味的丰富时,才十几岁,母亲已过中年,她那时嗜吃辣椒、苦瓜,而且要加上发臭的豆豉咸鱼干爆炒,苦、辣、臭、咸,我掩鼻而过,还不能领悟她的人生滋味。
◆ 布衣
>> 制服是泯灭个性的杀手。监狱的犯人剃去头发,拿去名字,穿上制服,只有一个编号,制服有消除一个人自我个性的功能。
>> 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制服,反驳我的看法,他认为制服给他“团体”“友爱”的感觉。经过他的提醒,我修正了对制服的偏见。我排斥的制服,应该是指被他人强行规定的服装,是指没有独立思考、附庸团体的服装,是没有自我、不敢表现独特个性的服装。
>> 昂贵的“名牌”也同样可以是一种制服。用政治权力造就的“制服”和用昂贵名牌标签造就的“制服”,同样是懒于思考的结果。
◆ 吾庐
>> “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只是硬件,“家”还是要有人的生活内容。现代城市的建筑,无论多么富丽堂皇,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觉得,屋顶下常常少了内容,“家”变成空的壳子。
>> 许多讲究的住宅设计,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橱窗,橱窗只需要在外面观赏,并不需要生活,不需要有“人”做内容。一个朋友邀我看她的家,说是“极简”风格。我走进厨房,进口的厨具簇新,外层的护膜还在。我又走进卫浴间,全白的颜色,从天花板到地面,干干净净,镀金的水龙头发着冷冷的光。一面很大的镜子,映照出我和主人的脸。我问主人:“在这里住了多久?”她想一想,说:“两年了。”听起来好荒凉。
>> 许多讲究的住宅设计,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橱窗,橱窗只需要在外面观赏,并不需要生活,不需要有“人”做内容。一个朋友邀我看她的家,说是“极简”风格。我走进厨房,进口的厨具簇新,外层的护膜还在。我又走进卫浴间,全白的颜色,从天花板到地面,干干净净,镀金的水龙头发着冷冷的光。一面很大的镜子,映照出我和主人的脸。我问主人:“在这里住了多久?”她想一想,说:“两年了。”听起来好荒凉。
◆ 城市
>> 但是,没有想到,人类已经不再想回家了。“家”好像是现代科技的展示中心,什么设备都有了,然而没有人,一切的科技都只是摆设,“家”反而更荒凉了
◆ 迟行
>> “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 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 速度
>> 道路的设计,道路的施工,唯一的目的,只是使行走的速度更快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船行江上的速度;“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是快马疾驰过草原的速度,唐诗里常常表现出速度带来的快乐与对速度的渴望。
>> 对速度的渴望潜藏着人类想占有更大空间与更大时间的欲望。
>> 他们的视觉离开了画室,离开了固定不动的物象,他们的视觉经验快速地变化,试图抓住刹那间一闪即逝的浮光掠影。
>> 人类在极短的时间不断加快速度,仿佛在无速限笔直的快速路上,脚猛踩在油门上,不断加速,忘了车上还有刹车。我们已经忘了,“缓慢”也是一种速度,“迂回”“婉转”也是一种抵达的方式。许多先进的工业国家,已经不只是在思考“快”的问题,也同时在思考“缓慢”的意义。从高速度的快感追求,慢下来,体会“缓和”的悠闲,速度有了“人文”的质量。
◆ 华山
>> 七千万年前,表层覆土剥蚀,巨石外露,远远望去,纯白的山体,峰岩峭壁,斧劈刀削,峥嵘嵯峨
◆ 退之
>> 每一座山,都有不可取代的特色,把山水也拿来排第一名、第二名,其实是人的偏狭。
>> 他们好像在画黄山,其实也在画自己;画山的陡峭高耸,也画自己的棱棱傲骨,画山的峰回路转,也画自己生命的绝望与希望。
>> 只是等游客大批蜂拥上山,孤独的指引者已不在山上,早随云烟飞去了四方。
>> 孤独者总是在寻找一座还没有人去过的山,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生命的途径。人群嗡集嘈杂的地方,通常是没有风景的
>> 唐代大文豪韩愈爬华山,在苍龙岭大哭,上不去,也下不来,写了遗书,从悬崖投下,县官得知,派人把他救了下来。从小读韩文,觉得他气壮山河,苏轼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一扫六朝文的靡丽,直追秦汉古风;为了谏佛骨入宫,他也敢冒死罪批判统治者,没有想到他会在华山的险途上胆怯。看到石壁上刻着大字“韩退之投书处”,气喘吁吁的登山者,到了这里,都停下来,哈哈大笑。
◆ 史记
>> 《史记》里写得最动人的生命几乎都是现实里的失败者。
◆ 附录 雪——纪念母亲
>>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雪在光里迷离纷飞,像清明时节山间祭拜亲人烧剩的纸灰,纷纷扬扬,又像千万只刚刚孵化的白蝴蝶,漫天飞舞。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