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有三仁焉
殷有三仁焉:商朝的三位仁人
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殷商后期是纣王当政,纣王无道,昏庸残忍。这里讲了三个与纣王不和的人: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逃往他国,纣王的叔父兼大臣箕子,在多次劝说纣王无效后,装疯变奴,纣王的叔叔兼大臣比干在朝堂上直谏而死。
最惨的是比干,当他在朝堂上直谏时,纣王问他为什么说那些话。比干说是凭他的忠义之心。纣王说:“我听说忠义之心有七孔,是七窍玲玲心,把你的心挖出来我看看,是什么样的?”于是比干遭挖心酷刑而死。
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君王昏庸专制无道时,三人应对的方法:一个是当隐士,不跟你玩了;一个是装疯卖傻,我不再对你构成威胁了;一个是当面指出,你这样做就是不对,你得改。这三种方法都是不同流污,不助纣为虐的态度。
这是孔子在感叹,商朝就算到了纣王这样昏庸无道的时候,仍然还有三位仁德之人。
严格算起来,孔子也是商朝之后,他也应该能算是商朝的遗夫子。
也有一些人为纣王说好话的,说纣王在历史上做了许多大事,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业绩,因此也不能算是那么坏。
鲍鹏山老师说,这种为纣王开脱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做出过重大业绩,他就有权做出残害人民的事。只要他做了残害人民的事,就算他曾经做过再大的贡献和业绩,他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如果一个人做出过重大政绩,就能被原谅的话,那么希特勒也是可以被原谅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原谅过一个所谓有政绩但又残害人民的人。评价一个统治者怎么样,就看他对人民怎么样,这是底线。任何超越底线的人和事,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这一节,孔子认为这三种不与昏君合作的做法都是“仁”。鲍鹏山老师认为,对人民怎么样,是评价一个统治者的底线。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