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足以阻止虚假叙事
根据政治学家斯蒂芬·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ra,1984)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至少部分归因于一条虚假叙事的病毒式传播。被他称为“进攻崇拜”的这则叙事提出了一种理论,即对另一国发起进攻的国家往往有先发制人的优势。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些历史叙事的支持,过度简化的心理学和数学论据以及一些跟风观点也表明它是对的。范埃弗拉指出,这一理论最终导向了局势的不稳定:各方都想先发制人。德国认为自己有“机会”成功地对俄国发起“先发制人的战争”。但这一叙事是错误的。它造成的经济后果就是规模巨大的军备竞赛,并导致了一场给进攻方和防守方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战争。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在1911年出版的同名书中将这一叙事称为“大幻想”。安吉尔的观点令许多人信服(他的著作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这些观点的传播速度不够快,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即使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一幻想是错误的,它还是大行其道,因为相关证据的传播速度比不上这一幻想的传播速度。 引自 第8章 叙事经济学的7个构想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慢性病治疗问题上不好好遵医嘱,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接着报告说,发达国家只有约50%的患者在慢性疾病问题上始终遵循医嘱,在新兴国家这个比例还要低。如果涉及更具争议的经济专家或理财规划师的建议,遵从性可能还会更低。但是,建议的终点、猜测的起点又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如何区分可靠的推想和纯粹的虚构或杜撰?一旦走上滑坡,就会身不由己地滑向深渊。归根结底,故事的传播率不会受其真实度的影响。能够迅速吸人眼球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就能够风行一时,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 引自 第8章 叙事经济学的7个构想 在故事的真假问题上,这些网站能够达到95%~98%的一致。他们也研究了经由300万人传播的126 000条谣言,发现虚假故事在推特上的转发率是真实故事的6倍。研究人员没有将之视为推特独有的现象,而且调查结果也可能与这项研究的时机有关:当时,人们对传统媒体资讯的不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相反,这些研究人员认为,调查结果证明人们“更愿意分享新信息”。换句话说,这种传播反映了人们想让他人感到刺激或惊讶的急切心理。我们还可以让这一结论再来一个转折:对虚假故事进行修正的新故事未必会像虚假故事那样具有传播力,这意味着虚假叙事可能在经过纠正之后很久还对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 引自 第8章 叙事经济学的7个构想
35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叙事成为经济叙事
如果叙事涉及他人采取行动的故事并描述这些人采取的行动,如在某些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并发财致...
-
没有理论 只有故事
1932年,在大萧条接近谷底时,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一起竞选美国总统。普...
-
真相不足以阻止虚假叙事
-
叙事依赖附属元素:人情味、身份认同和爱国情怀
人情味故事 经济叙事通常依靠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得以传播,因为人类深受这类故事的吸引。当一个...
-
叙事经济学的7个构想
1.流行趋势可快可慢、可大可小。流行趋势的时间表和规模有可能天差地别。 2.重要的经济叙事可...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