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的幽灵化
难道不是也会误导吗?“实际上发生”的当然仅仅是个人的行为;然而为了在其物质性上微不足道的个人行为(一张纸上的签名、一个电话…)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后果(杀害数千人,毁坏成百的房屋和桥梁…),就意味着必定有一个符号秩序在运转,这种秩序是纯粹“虚拟的”(它并不在任何地方“真正存在”),然而它却决定着事物的命运。因此,这里出现的错误认识不仅仅是唯名论者们所批评的那个错误(对符号秩序的本质加以具体化),同时也是唯名论削弱所例证的那个错误(仿佛在美国轰炸伊拉克这样的事件中,我们遇到的是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也就是说,为了解释“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符号机构的作用…) 引自 拜物的幽灵化 唯名论的论证,将符号秩序具体化,会削弱很多东西…因为,盲目批评“宏大叙事”会陷入对于现实(符号秩序)的错误理解中
拜物“物化”因此是双重的:不仅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得到物化(因此批判分析必须穿透物化的表面,从其下分辨出实际驱动着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当我们(错误)地将形势理解为仅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未能考虑到操纵着这些关系的看不见的符号结构时,一种更加复杂的“拜物物化”就出现了。一个平常的资产阶级主体不仅仅(错误地)将金钱理解为一种有着充当所有商品的等价物的“魔法般”属性的物质客体;在他的正常意识中,这样一个主体通常非常清楚金钱仅仅只是一个保证它的主人拥有任意处置一部分社会产品的权利等等的标志。一个普通资产阶级主体未能更深人地理解的乃是这个事实:金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代号,而且还作为符号机构的物质化形式出现(只要这个机构不能够被削弱为“具体个体”之间的直接互相作用汀。 引自 拜物的幽灵化
4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