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摘录 - 电影《布朗森》人物原型
存在、已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迈克尔·彼得森生于1952年,父母是很体面的中产阶级。 引自 循规蹈矩下的不可捉摸 / 089 他的罪名有持械抢劫、严重身体伤害、故意伤人、非法拘禁、威胁杀人,等等,但从未被判处过谋杀罪。 引自 循规蹈矩下的不可捉摸 / 089 他有不少女性崇拜者,还喜欢经常更改自己的身份。现在他的名字是查尔斯·萨尔瓦多,他是2014年给自己取的这个名字,以纪念他最喜欢的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但在此之前,他给自己取名查尔斯·阿里·艾哈迈德和查尔斯·布朗森。 引自 循规蹈矩下的不可捉摸 / 089 我认识他时,他使用的是最后这个名字,2008年上映了一部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电影,用的也是这个名字。 引自 循规蹈矩下的不可捉摸 / 089 电影 ↓↓↓↓↓
电影里花了不少笔墨来讲述我刚刚提到的图书馆员劫持事件。我正是担任人质解救指挥官的监狱主管之一,我真心希望自己并不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是个精明狡猾的烟鬼,戴着眼镜,头发稀疏,文绉绉的,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拒绝收下布朗森的画作。当然了,认为布朗森是才华没有被发掘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疑是神化布朗森的众多传说之一,说实话,他的水平还差得远。 引自 循规蹈矩下的不可捉摸 / 089
68人阅读
存在、已证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原书摘录-高墙内的反抗
关满监狱的罪犯 根据设计,斯特兰奇路监狱本应容纳970名犯人,但暴乱发生时,里面实际关了164...
-
原书摘录 - 电影《布朗森》人物原型
-
杀人犯的共同点:被羞辱、羞耻、厌女、有缺陷的男子气概、心智不成熟、精神病态,冒险混乱
我所听过的杀人犯的人生故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说,他们大多有许多被羞辱的、丢脸的...
-
“最后的话”
暴力、谋杀和连环杀人现象的发生,能揭示我们自身、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这个文明社会的一些问...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