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 章 萧红的作品世界 325
萧红的作品是在一条连续的线上的连续的精神行为” 对于萧红而言,最大,从结果看也是最后的课题就是,事已至此依然远离抵抗的知识分子的问题。他们为躲避战火,像无根之草一般四处辗转,他们身上原本就没有那种将自己束缚在土地和家人身上的宿命意识。为了让他们拥有和恢复作为“一个人”的自觉和荣耀,萧红在文中设定了马伯乐这一彻头彻尾自私利己的小人物形象。马伯乐从未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存危机。但是从他骂自己的同胞“真他妈的中国人”这一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在内心已经有了将“中国人”同外国人相对比的意识。既然如此,可以说,他的任务就是弄清自己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的根据何在,而且觉悟到自己也是劣等“中国人”中不折不扣的一员这一事实。对于马伯乐而言,这或许也称得上“一个人”的发现。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看出,萧红作为作家的一生由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一条连续的线上进行的一种连续的精神行为。不过,遗憾的是,《马伯乐》尚未完成而斯人已逝,我们永远失去了弄清萧红这一宏伟计划的去向的机会。 引自 终 章 萧红的作品世界 325
68人阅读
ElenaTI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后期文学活动 239
关于马伯乐 萧红留下的作品中,《呼兰河传》(约十三万六千字)和《马伯乐》(约十八万字)这...
-
附 章 萧红之死及其后 355
《呼兰河传》的主题不是思乡之情,而是人如何作为“一个人”的抵抗,如何升华为民族的抵抗呢...
-
终 章 萧红的作品世界 325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