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经济学
劳动价值说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为劳动价值说提供了严密的理论基础,即商品的价值依赖于生产商品直接或间接投入的劳动量。李嘉图还从理论上分析了分配问题如何随着资本积累、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一块土地的租金由这块土地和劣等土地之间的产量之差决定。最能体现李嘉图分析视角的是他对国际贸易的著名论断。 引自 第 3 章 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比较优势
假设在英国生产一个单位的毛呢需要工人100人,生产一个单位的葡萄酒需要工人120人。而葡萄牙生产同样的毛呢只需要90人,葡萄酒只需要80人。这时英国应该出口毛呢,从葡萄牙进口葡萄酒。尽管葡萄牙的毛呢生产费用比英国低,但葡萄牙出口葡萄酒、英国出口毛呢对两国都更有利。这就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也就是说,英国具有生产毛呢的比较优势,而葡萄牙具有生产葡萄酒的比较优势,在没有关税的自由贸易条件下,英国和葡萄牙都能够从贸易中受益。这个例子既展示了李嘉图理论的精华,也展示了其理论前提。 第一个条件是,在李嘉图的理论考察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不能相互替代。如果同时存在几种生产技术都可以生产同一种商品,李嘉图的理论还适用吗?关于这一点,后来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第二个条件是,以劳动为代表的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无成本地在产业间转移。这个条件后来被称为生产要素的可变性问题并受到讨论。 第三个条件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归私人所有。劳动等生产过程中必需的生产要素都属于某个经济主体。他没有意识到,有一些资源作为社会共通资本处于社会管理之下,以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给生产者提供服务。这一点在很久之后才终于受到关注和讨论。 引自 第 3 章 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利润率下降趋势说
李嘉图在理论中推论提出利润率在长期中呈下降趋势。因为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增加,土地相对减少,地租上涨,利润率随之降低。这时,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将减缓,经济发展必然会停滞。另一方面,工人工资与食品价格之比被压制在一定水准之下。李嘉图因此认为,只要土地所有制还有封建因素残余,就不能指望经济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准也无法提高。 引自 第 3 章 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42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国富论》—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 在第一篇里,斯密论述了投入相同的劳动如何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就是如何提高生产力的...
-
《国富论》:自由贸易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
-
李嘉图的经济学
-
奥地利学派的归属理论
边际效用均等法则 最早系统阐述边际效用理论的是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ermann He...
-
“新古典经济学” — 竞争均衡
数量众多的个人 一般均衡理论考察的对象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构成这个国民经济...
> 查看全部2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