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1页(第五次东征)
小贺
读过 十字军的故事 插图版
1221年春天,阿尔·卡米尔第二次向达米埃塔的十字军派去了议和的特使。 这次议和提案的内容中,有一半和前一次相同。只要十字军同意撤出埃及,阿尔·卡米尔就将耶路撒冷和加利利返还,并负责修复各地的十字军城堡。 在此次的议和提案中,苏丹还加入了如下的内容: 一议和的有效期为30年 二穆斯林承担对耶路撒冷的城墙进行重建的费用。 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时,阿尔·卡米尔之弟阿尔·穆阿扎姆曾下令将耶路撒冷的城墙尽数破坏。当时之所以这样做,是阿尤布王朝考虑集中防守埃及大本营,而由于十字军会集中力量夺取耶路撒冷,先行破坏其城墙有利于穆斯林一方反击。 …… 这次提出反对意见的,仍然是教皇的代表佩拉约。他认为,由于众望所归的新领袖腓特烈二世已经在前往中东的路上,这位新皇帝将率领大军,开辟通往开罗的道路。因此,十字军理应追求胜果,而不是在此讲和。 于是,十字军并未在达米埃塔久留,而是继续沿尼罗河上朔,向开罗方向进军。 …… 此时,这位苏丹得知了一条情报——当年尼罗河水量大增,上游的河水正向下游奔腾而来。 人们为了调整尼罗河在三角洲地带的水量,在其三角洲的各个支流分支处建立了大坝。因而在尼罗河涨水之后,洪流并不会直接流向三角洲,而是被各处的大坝阻挡一部分。 1221年夏天的洪水,也受到了大坝的阻挡。在朝向三角洲西部的亚历山大方向,洪水向往常一样,受到大坝阻挡后,通过水闻流向下游,然而在靠近达米埃塔的东侧,埃及人关闭了水闸,使河水在大坝上方大量蓄积。接下来,当东侧大坝上方河水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埃及人并未打开水闸,而是直接将大坝破坏。 于是化为洪水的河水奔流北下,冲向溯河而上的十字军。满载武器的士兵和军马霎时间被洪水一起冲走,狼狈不堪的残余部队逃回了达米埃塔。 然而达米埃塔也不再安全无忧。为了引走夺路而来的洪水,十字军不得不把城墙附近的港湾填平,结果威尼斯的船队就无法靠近。失去了来自威尼斯船队的给养,这座城市孤立无援。此时又恰逢疫病流行的盛夏。 得知敌方窘境的阿尔·卡米尔第三次向十字军派出了使者。这次的和议条件与前两次完全不同: 一十字军必须放弃达米埃塔,完全撤出埃及; 二和议的有效期为8年。 身在达米埃塔的十字军领导人为是否接受和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耗费了一个月时间,而领导人对士兵逃跑的行为视而不见。教皇代理人佩拉约的反对也无济于事。 最终,在1221年8月,十字军领导人决定接受和议条件。9月8日,十字军启程撤出达米埃塔,前往巴勒斯坦。
12人阅读
小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920页(第五次东征)
霍诺留三世收到了一封来自阿克主教的信。信中说,圣地的基督徒并不希望西欧派遣新的十字军,...
-
第1929页(第五次东征)
尼罗河三角洲从开罗以下呈扇形铺开。扇形的西端是亚历山大,而东侧的大城市就是达米埃塔。从...
-
第1951页(第五次东征)
-
第1854页(第四次东征)
11月10日,舰队在扎拉城外的海面上现身了。来自法国东北部的十字军骑士们,从未在海上看到过...
-
第1391页(第三次东征)
公元1187年,可以说是萨拉丁之将伊斯兰世界从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长期诸侯分裂统一起来的萨拉丁...
> 查看全部6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