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好的画家先修身,再作画
“人品”与“画品”之间的关系,道德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非常紧密的。在艺术精神还没有兴起的汉代,艺术就是“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劝诫的重要工具。魏晋时期,中国艺术精神发源,后来山水画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士阶层“修身”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画山水画写书法、作诗文,这些文艺创作都成了士大夫“修身”的法门。从那个时候起,中国艺术的士大夫传统就形成了。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是 士大夫“修身”的重要形式:士阶层把游山水看成是体会玄学精神和“道”之神妙的行为方式;画山水画是展示个人才性的风雅行为;观山水画也是体会玄学精神的重要方式。 中国哲学跟西方哲学有比较大的区别。曾经有人概括,西方哲学的核心就是“认识你自己”,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讨;而中国的哲学核心在于“提升你自己”,强调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在这个大框架中形成的,其中中国画是特别突出的一种形式。从汉代开始,很多绘画作品的主题和人的心灵境界、内在修养、人对世界的看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中国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修养身心、陶铸性灵的手段。古人云“嘘风漱雪,陶俦性灵”,人能够在绘画中受到一种精神教育;此外还得到愉悦,人和世界相连接的一种愉悦;再有就是亲近自己的灵魂,亲近自己的精神,感受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因缘”。 我觉得中国绘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种重“品”的绘画,没有这个特点,中国绘画不可能发展至此。我曾经跟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谈论中国绘画,他觉得很奇怪:那么多的梅、兰、竹、菊,那么多的“岁寒三友”[图2。1],为什么无数人画这些东西?为什么不显得重复?这些主题好像有所限定,但实际上是没有局限的,是画家选择的结果。中国哲学是一种重“品”的哲学,中国绘画是一种重“品”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比德”四的绘画。 引自 第二讲 好的画家先修身,再作画
62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讲 为什么中国人钟爱画山水
西方直到近代,绘画才体现出哲学精神,与近代哲学思想有了一些关联,在这之前基本上是对物象...
-
第一讲 为什么中国人钟爱画山水
北宋是比较强盛繁荣的一个历史时期。后来受到外族入侵,山水画的“江山”的概念就逐步形成了...
-
第二讲 好的画家先修身,再作画
-
第二讲 好的画家先修身,再作画
我觉得中国绘画的“比德”是社会赋予士大夫阶层的一种使命,一大批文人进入艺术创作领域,他...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