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因为当母亲而感到焦虑,从而引发极端行为,关于这种焦虑的成因,我想有更多的研究发现。因此我和一些同行共同启动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给我带来很大启发,同时也颇有难度。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曾看到了一批令人不安的监控录像。这些录像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儿童保护调查,画面中的场景是医院,可以看到,一些母亲捂住她们孩子的口鼻不让他们呼吸。这些录像看着令人难过,但对一位法医精神科医生来说,也极罕有地得以目睹犯罪者的行凶过程。录像中的这些女性,大多数都没有“自行车密码锁”那样的暴力风险因素,看上去也都对孩子照顾有加,却把双手伸向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捂住了他们的口鼻。我们研究的结论是,这样的女性与那此暴力犯罪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童年早期的依恋模式一一其中,童年期虐待、忽视和丧失的情况多有发生。 在看了那些录像以后,我已经见过更多这样的母亲,包括莎伦在内。在工作中,我遇到过的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能从中看到人性的诸多共通层面,且都颇为辛酸。这样的女性都会凭空捏造说她们的孩子生了病,或者有意让孩子生病,而不会承认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同时,她们又不可能接受自己会伤害孩子的想法,因此,这些行为仿佛不在她们的心理意识范围之内。她们几乎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即“觉得出了什么问题”。这种在亲子关系中罕见的行为,一般被称为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ssyndrome by proxy, MSBP)。对此,目前的正式称谓是医疗性儿童虐待,即病人会莫须有地声称儿童患上了某种疾病,或因为诱导而让儿童真的患上某种疾病。孟乔森综合征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医生理查德,阿舍(Richard Asher)取的名字,得名于传闻中的德国男爵冯・孟乔森(von Munchausen),这个人总是到处跟别人讲自己的一些故事,但这些故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阿舍医生用这个词来描述那些谎报病情或夸大自己病情的病人。后来人们发现,有些人也会借助他们的孩子(或是某个弱小的受他们照顾的人),即以“代理”的方式这么做,于是“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这个病名就诞生了。
毛蓝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X欲的三个范畴
我发现一个有效的做法,是 把性欲的概念分为三个不同的范畴:兽欲的(carnal)、肉欲的(sensual)...
-
被爱妄想 德克莱朗博综合征
放在一个世纪以前,她的这种行为会被视为俗称“被爱妄想”的症状或叫德克莱朗博综合征(de Cle...
-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
装作那些坏的母亲根本不存在
首先,从犯罪的角度来说,普遍的情形是,那些最需要心理治疗的人,反而往往得不到治疗,哪怕...
-
社会的帮助制度-为那些被剥夺抚养权的母亲
其次,如果莎伦没有得到她所需要的关怀和治疗,我想她大概率会继续让自己怀孕下去,完全没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