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只眼睛
大吉晃动肩头奔跑的背影使人感到天真的孩子面向明天茁壮成长的劲头,如果迎接心爱儿子将来的只是战争,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而生育,又为什么要爱孩子、养育孩子呢?为什么不去怜惜、哀伤、保全那种任由炮弹炸得四分五裂的人的生命呢?所谓维持治安,难道不是去珍惜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而是去束缚人们的精神自由吗。 跑回家去的大吉的背影与竹一、仁太、阿正、吉次以及当时从同一辆汽车上下来走向公共礼堂的许许多多年轻人的背影重叠在一起,变得模糊了,真烦人!想到儿子才上小学的母亲都尚且如此,就会觉得那数十万、数百万日本母亲的心就像被扔进垃圾堆的垃圾一样,早被一支火柴点燃烧成灰烬了。 “妈妈,战争失败了。你没听广播吗?” “听到了。总之,战争结束不好吗?” “败了也好?” ”嗯,败了也好。今后不会再有人战死了,活着的人能够回来。” “全民牺牲没能实现!” “对了。没有,这很好。” “妈妈,战败了,你不哭吗?” “嗯。” “那妈妈是高兴喽?”他呵责似的说。 “别胡说!大吉这是怎么啦?你爸爸不是战死了吗?他不会再回来了,大吉!” …… 把人的生命比喻成花,以花的散落为最终理想,这是最崇高的名誉。这就是孩子们得到的教育,是必须相信的东西,整个日本的男子都受到这类教育,至少会被引导到接近这一思想,进而对此深信不疑的方向。在校园一隅读书的二宫金次郎像在一片欢呼声中被送走了。甚至连几百年来早晚报时、紧急时报警的寺庙大钟也被人从钟楼上卸下来投入战争。所以大吉他们一味地感到悲壮、毫不珍惜生命也许是无可奈何的,然而,大吉的母亲对此从未表示过赞同。 “大吉啊,妈妈还是希望你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光荣战死,一家有一个就足够了。人死了,什么都完了。妈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大,难道你就这么想去战死?你想让妈妈每天流着泪生活吗?” 引自 十 阳光明媚
4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