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墨子
周代的时候,帝王公侯都拥有自己的军事专家,后期周解体,这些人散落全国,受人雇佣,被称为“侠”或“游侠”。《史记》中称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是他们的武士道德。墨学中,有一大部分便是这种武士道德的延伸。
墨家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典制、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的批判(因为这些东西在普通百姓眼中没有任何用处)和对游侠道德的辩护。
墨者虽然是游侠但是也有些许不同,一是反对侵略战争,只效劳于防御性战争;二是对武士的职业道德进行理性化的解释。
墨家对儒的批评如下:
“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第一,儒者不相信天或鬼,结果是:“天鬼不悦”;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精力;第三,儒家“盛为声乐以淫遇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第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见《墨子 ·公孟》)在《非儒》篇里,墨子还说:“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其批评第一条意义在于,在孔子之前一些有学识的仁已经开始放弃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然而在社会底层的大众落后于社会思潮。第四点是误解了儒家宿命其实是“知命”。
墨家思想:
——“兼爱”
兼爱是墨子所由出身的游侠们的职业道德的自然延伸:游侠之间,“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区分“兼”与“别”:“三表”原则
第一,人做事是否根据天和神灵的意志,与古代圣王的事业一致,这是事物之本;其次,所做的事应当是百姓能够耳闻目睹、加以验证的事,这是事物之原(验证);第三,由政府付诸实施,看是否对国家、百姓有利,即所谓事物之用。(见《墨子 ·非命》上篇、中篇)三表之中,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对国家和民众有利”。 (zyr):
读到这里一股悲凉之意流出,理想终究是理性。墨子的理想世界和共产主义的遥远未来多么相似。如果人人都能以兼爱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那么“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为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同样的聪耳明目、股肱毕强,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某种同样的道的教诲。我们的鳏寡孤独者都能有人出手相帮,这样的美好、理想跟共产主义的未来多么相似,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现代选择到来的时候,因为这种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实践,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可是呢?兴利除害,别出恶人和贼人,国都家天下共享之,只要兼了去爱人、利人就可以源源不断生出和,哪有这么容易呢。
——
Cupcake97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儒是什么? 儒是公元前7世纪其周封建统治没落的时候贵族子弟的教师/贵族子弟散落民间,他...
-
第四章 墨子
-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孔子之出仕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子路辩护:“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