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共享为实
这是好的一面:共享现实让我们强大。但是,“共享为实”也会(并且经常会)让我们彼此割裂。最近,这一强大的变量支配了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政治。越来越多的人只与他们的内群体成员交流,这就是“政治泡”(political bubble)。通过聊天室和推文就能创建出这种内群体。在这些平台上,互相沟通的人彼此住得很远。在当地社群内部,以前通过面对面交流来限制激进团体规模的方法已经变得没有必要。即使某人持有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例如,地球是平的),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其他人来证实他的想法。之后,只有那些共享这一现实的人才能成为群体的组成部分,互相交流。这就会扭曲群体中每一个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理解和记忆,并让他们觉得共享现实以外的其他观点都是奇怪的、骗人的甚至是危险的。 而且,当你与“另一个”政党的成员交谈时,你如果只是出于礼貌而调整关于某个问题的信息,这并不会影响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情感或信念。要想有改变的话,就需要建立一种共享现实,但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需要满足认知动机和关系动机。3如果你不信任或不喜欢你正在与之沟通的“他人”,那么你根据他们在某个问题上的态度进行过调整的信息就不会影响到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情感或信念。我们仍然处于各自的政治泡中,处于各自的真相中。这种“共享为实”效应正在将我们割裂开来。 我在这一章描述了在人际沟通中共享现实出现(或不出现)的过程。现在,是时候看看在童年期发展过程中共享现实是如何出现的。共享现实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通过不同的阶段发展而来的。探讨在童年期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何种类型的共享现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回答“是什么造就了人类”的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两章讲述这个故事。 引自 第1章 共享为实
8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