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晚期佛像逐渐变胖的原因(p128-129)
那么,佛像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变胖了呢?原来,这又是南朝艺术风格变化影响的结果。自北魏迁都洛阳后,从社会的各方面向南朝学习的条件比以前便利多了。东晋以来流行的秀骨清像艺术风格,到了萧梁时期仍然发展着,但以丰满健康为美的新艺术形式已显端倪,张僧繇就是提倡这种艺术新风的代表人物。 张僧繇是南朝最有影响力的大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在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担任武陵王国的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绘画事务。他擅长人物故事画和佛教画。梁武帝是南朝有名的崇佛皇帝,凡是遇到装饰重要的佛寺,张经常受命去绘制壁画。凡是他绘的佛像,都自成一种独特的样式,被时人称作“张家样”,是绘画与雕塑艺术家们学习的楷模。 张僧繇绘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我们今天已经见不到实物了。但唐代和宋代的时候还流传着他的绘画真迹。唐代的美术理论家张怀瓘在《画断》一书中认为,张僧繇得到了人体肌肉画法的真谛。北宋书画家米芾(1051-1107)在《画史》中总结张僧繇画的天女、宫女是“面短而艳”。可见米芾与张怀瓘看到的张画中人物,都有一种面相与躯体肥胖的感觉,是与面长而清瘦完全不同的。这种艺术造型上的革新,对梁朝的绘画与雕塑产生了极大影响。 龙门以路洞为代表的新的胖型佛像,正是吸收了梁朝新的艺术思潮和新的审美情趣的结果,从而开启了中国北方佛教的艺术新风尚。过去流行的秀骨清像造型,正在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被更加健康的形象所取代。在以后中国石窟发展的长河里,也能看到“张家样”的发展与更新,以及他对后代艺术家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