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楚门 (请不要在没有选择的时候选择放弃)
玉琮的中通无底,是其原始形态的特色,与其最初含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涟水西汉墓里的古玉琮,因配上了底座,摇身一变成容器,这便为宋代琮形器物的复出提供了蓝本。除无数的传世品之外,最新出土例子可举四川遂宁和彭州南宋时候窖藏的陶瓷、石及铜器的仿琮式瓶(图20-1、图20-2、图20-3),47以至18世纪清乾隆皇帝给清宫旧藏的古玉踪加上珐琅内胆,将它改作花瓶(图21)。琮形瓶在宋清时代的复兴,显然不是根据原始良清玉琮为版本,而是源于西汉人对先周仿制的玉琮的无知改造,亦代表宋清复古对象,实际是汉人对周人的第二手演绎,即他们对“古”的概念一知半解的结果,与其原始真面目距离颇大。 引自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25人阅读
楚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一般而言,墓葬中出土过三类“古玉”: 1)后世保存前代之古物,如安阳妇好墓、陕西韩城梁带...
-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二千多年后,古老玉琮在其良渚故乡不幸的遭遇。1986年在江苏苏州严山窖藏发...
-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029
2)通过追踪玉琮的出现和消失,或可追溯古民族的迁徙、信仰及文化的变迁,补历史文献之阙如,...
-
史前玉镯面面观 051
由此可见,成组穿戴玉/石镯的习惯似起源于江淮流域的良渚文化范围内,其后逐渐传至黄河中下游...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