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不愿主动表达感受是受它限制
素心人生设计 (画走烦恼 活出喜悦)
#素心谈心理 43 要让这些限制性信念展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就要去拓展这些僵化的信念,通过分辨信念适合的情境范围来给新的想法开拓存活的空间。 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状态主动分享给他人,实际上就会让对方能够更理解自己,也就会有更少的冲突发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日常做好养生,沟通才能够更顺畅。 但很多人也发现,我们会很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状态主动分享给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我们作为中国人比较含蓄之外,可能或多或少在我们的内心还有这些限制性信念: 坚强抑制:坚强的人不应该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坦诚幼稚:成熟的人不会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只有幼稚的人才会如此。 对方义务:对方应该了解我的内心感受,如果他做不到就是他的问题。 惊喜期待:如果我告诉对方的感受,对方再根据我告诉他的去行动,就没有惊喜了。 独自应对:不可以因为我的感受而麻烦别人,我应该独自面对。 独自承担:与其把我的感受告诉对方,让他难受,还不如我独自面对,不影响对方。 表达无用:就算告诉对方我的感受也没有用。 暴露危险:一旦告诉对方我的感受,我就会处于危险状态。 对照上面的限制性信念,我发现我有过其中的一些。比如,对方义务、独自应对、暴露风险等限制性信念。 例如,当我和老公吵架时,我经常会有“对方义务”的限制性信念,我常常会想:你是我的爱人,所以你应该理解我,我不用说,你就明白我的感受和想要什么。但其实现实并不是如此。 老公常常就在吵架中说:我根本不知道你有这些想法!你早点告诉我,我们就不会吵了! 此后,我就尝试先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表达给他,他就不会跟我吵架,而是会告诉我他会怎么应对处理,果然,我们基本就不吵架了。 你看,一旦跳出来了“对方义务”的这一条限制性信念,我们的沟通就变得和谐。 其实我在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意识到“对方义务”的限制性信念,我会发现,即使是亲密爱人,它也是不适用的。 所以,我调整了这一条限制性信念的使用情境,采用了跟之前完全不同的行为,现实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我们要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状态,首先可以先做自我觉察:我有没有上面的限制性信念? 如果有的话,就调整它的适用情境,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帮助自己: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全部表达内心会更合适;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表达内心会更合适。 这就让我们会知道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样的信念,不妨试试看。 #每日一页书 513
素心人生设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如何和超理智型沟通?请增加温柔的力量
#素心谈心理 39 要让对方走向一致性沟通,就缺什么补什么。针对超理智型,需要增加对双方感受...
-
父母为什么很容易对厌学的孩子生气?
#素心谈心理 41 僵化地相信瞬时解释是人际关系中大量存在的误解和冲突的根源。 这就是我们产...
-
原来,我们不愿主动表达感受是受它限制
-
如何通过内心天气分享化解冲突?
#素心谈心理 44 我们主动地把自己隐藏的内心感受和状态分享给他人,以促进他人理解我们的内心...
-
如何使用冰山模型觉察当下有效行动?
#素心谈心理 46 冰山系统可以帮助个体觉察自己的知觉过程是如何被扭曲的,萨提亚模式的大部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