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对农业的变法
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
读过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秦国所向披靡的军队和政权建立归功于商鞅对农业的变法。商鞅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的政治家。从公元前350年开始,秦国政府从法律上承认了个体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土地从此可以自由买卖。同时,由于秦国东部地区人口过度密集,政府鼓励这里的家族向人口稀疏的秦国西部地区定居。作为获得土地所有权的代价,农民要承担向帝国纳税和服役的义务,尤其是服兵役。处于渭河流域的秦国腹地修筑了驰道和灌溉渠,形成了统一的土地划分,用来奖赏给有功之人,或者吸引百姓效忠政府。这种农村土地结构的改变,以及人民和土地关系的改革,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伴随着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是国家被分为若干个区域,由皇帝任命的行政长官进行管理。因此,朝廷的权威在乡村地区增强了,而世袭封地所有者的影响下降了。由政府统治地方行政区域的模式是商鞅从晋国引进的,但是秦国把这个制度落实得比他的竞争对手们更为彻底。 引自 秦和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前897—前202年)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功,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部分世袭采邑仍被秦国分封。官员们向秦始皇抱怨说,他没有分封足够的采邑,也没有像周王那样,分封自己的儿子和那些功勋卓著的官员。大臣李斯反驳了这种评论。李斯指出,那些接受分封的周代后人最后都掉转头来反对他们的君主,或者互相攻伐,最终使国家解体。新的帝国内将不再有分封王国,而是都将由皇帝任命的官员直接管辖。 引自 秦和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前897—前202年)
32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早期中华帝国的区域
早期中华帝国的区域 早期帝国阶段的中国,以及它后来很长时间的历史中,都由黄河和长江流域的...
-
区域和风俗
地方风俗论述 军事论文中有关地方风俗的最集中的反映是战国时期的军事论文集《吴子》一书中的...
-
商鞅对农业的变法
-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分封同姓王依然招致了李斯曾经警告过的社会危机,好几个诸侯国一度准备从帝国脱离出来,有些...
-
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前87—88年)
在汉帝国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帝国统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地主势力的逐步膨胀。...
> 查看全部5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