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
读过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分封同姓王依然招致了李斯曾经警告过的社会危机,好几个诸侯国一度准备从帝国脱离出来,有些甚至还威胁要与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结盟。为了解决这些危机,汉朝第三代皇帝文帝(前179——前157年当政)和第四代皇帝景帝(前156——前141年当政)通过四个途径来削弱诸侯国势力。 首先,当诸侯王去世,他的封地分开来给其子孙,或者分给其他王室成员。于是,齐国在40年的时间里被分成六个小的诸侯国。其次,如果诸侯王死后无后,其领地收归中央直接管辖。再次,某些诸侯王的部分土地被朝廷以涉及某种罪名而削夺。最后,中央朝廷把涉及叛乱造反的诸侯国封地进行了瓜分,不论罪名是真实的还是捏造的。比如,淮南王被指控谋叛(基于他以前的一个手下在严刑拷打之下所做的供认)时,被处以流刑,他在半路上自杀,他的封地也被朝廷没收。这种有计划的削藩导致了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镇压叛乱掀起了一股没收和瓜分诸侯王封地的浪潮,终结了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引自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26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区域和风俗
地方风俗论述 军事论文中有关地方风俗的最集中的反映是战国时期的军事论文集《吴子》一书中的...
-
商鞅对农业的变法
秦国所向披靡的军队和政权建立归功于商鞅对农业的变法。商鞅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的政治家。...
-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
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前87—88年)
在汉帝国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帝国统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地主势力的逐步膨胀。...
-
东汉的最后
失去对边地的控制 朝廷不但失去了对边地人民的控制,也丧失了对边境军队的控制。在西汉和东汉...
> 查看全部5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