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偏好与现实的博弈
大多数遭遇了创伤性打击的人并不会长期经受所谓 PTSD:
至少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心理学家们都认为,可怕的事情,比如痛失挚爱或者受到暴力侵犯,一定会对经历这些事情的人造成严重的、破坏性的和持久性的影响。这种观念在传统智慧中根深蒂固,所以,那些没有因为此类事件而感到痛不欲生的人有时候会被诊断为患有“悲伤缺失症”。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传统的智慧其实是错误的。悲伤缺失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们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娇嫩的花朵,相反,在遭遇创伤的时候,我们有着惊人的恢复能力。失去父亲、母亲或者配偶通常都被认为是悲剧,它的确也会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非常伤心,否认这一点无异于故意捣乱。不过,事实上,尽管大部分新近痛失亲人的人都要伤心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几个人会因此而长期郁郁寡欢,大部分人体验到的忧郁都没那么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虽然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一生中会经历诸如被强奸、身体受到伤害或者遭受自然灾害的打击,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因此而留下后遗症,或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一些研究者指出:“在经历过有可能带来心理创伤的事件后,最常见的发展轨迹就是适应和恢复。”事实上,通过对那些从巨大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大部分人都生活得很不错,尤其说明问题的是,大多数人会宣称自己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我知道,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乡村歌曲的歌名一样可疑,但是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在事情变得很糟糕之后,通常可以应付得很好。 如果适应性如此常见,为什么我们还会对这样的事实感到惊讶呢?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相信在监狱中度过的人生可以是“辉煌的经历”,也无法将瘫痪看做赋予生活“新方向”的“独特机遇”?当听到经历过多年痛苦化疗的运动员说“我并不想要改变什么”的时候,当听到一名终生残疾的音乐家说“如果可以再活一次,我希望一切还像现在这样”的时候,或者在听到四肢或者下肢瘫痪的人说他们跟其他所有人一样幸福的时候,大多数人为什么会感到难以置信呢?我们仅仅通过想象来理解这些事情,因此,对我们而言,那些亲身经历过此类磨难的人所说的话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又凭什么跟那些真正经历过这些事的人争论呢? 事实上,这些负面事件的确会影响我们,但是这些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那样长。在被要求预测自己在某些情况之下(比如失去工作或者恋人、支持的候选人输掉了重要的选举、支持的球队输掉了重要的比赛、搞砸了一次面试、考试不及格或者在竞赛中失利)的感觉时,人们通常会高估自我感觉的糟糕程度和持续时间。肢体健全者为了避免残疾所愿意付出的代价,远比残疾者为变得健康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大,因为肢体健全的人常常会低估残疾人的幸福度。一组研究人员指出:“比起那些想象自己有着同样身体状况的人,罹患慢性疾病的人或者残疾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通常会更高一些。”的确,在健康人的想象中,患有83种疾病的状况“比死亡还糟糕”,但是,真正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却并未选择自杀。 引自 第八章 偏好与现实的博弈
211人阅读
元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八章 偏好与现实的博弈
-
第九章 对现实的心理免疫
遭受打击后可以通过怪罪别人来缓解痛苦: 研究……证实……人们以为,无论一场悲剧是人为造成...
-
第十章 我们一犯再犯的错误
亚裔美国人实际的幸福感与记忆中的幸福感: 亚洲文化不像欧洲文化那样强调个人幸福的重要性,...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