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学术立场 四、关于中国经验研究的几个问题
四、关于中国经验研究的几个问题
而从当前中国经验研究的状况来看,中国经验研究不仅存在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而且存在过早学科化、技术化,缺少整体反思,热衷于用中国经验与西方社会科学抽象对话等等问题。具体可以列举以下四端。
一是对话式的中国经验研究。所谓对话式的中国经验研究,就是试图以中国经验来验证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般理论,中国经验的价值在于证实或证伪西方社会科学的某一个具体命题。当前中国对话式经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对话,二是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教条和僵硬。
二是盲目崇拜以模型和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这个问题尤其在经济界较为严重。
三是以个案经验与西方理论直接对话,完全不顾及中国地域广大,情况复杂的实际。这方面在人类学研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四是缺乏整体性思考,以常识来应对经验,并从抽象的西方理论里为常识寻找意识形态依据,导致西方社会科学主张的原教旨主义化。这一点尤其存在于中国政策研究和一般人的思维中。
在当前中国正在展开的经验研究中,除了处理西方社会科学与中国经验的关系的问题外,中国经验研究的自主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举俩例说明之。
一是在现实与历史研究中,就如前面说过的,目前中国的经验研究很奇怪地偏向历史,相对忽视现实。
此外还有一个争论,就是要回应抽象的理论问题及西方汉学研究问题而起的争论。
当前关于现实的经验研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病,其主要弊病一是过于关注热点,缺少对经验一般的研究,缺少对经验常规逻辑的研究。这种对热点的关注,使社会科学研究与报刊新闻之间没有了区别。二是过于愿意与意识形态大词,如民主、人权、弱势群体、自由等等大词联系起来,而不能够深入到大词背后的经验逻辑中去,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界限消失。
如何开展经验研究才最有益于建立本土化的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科学呢?简短展开一下五点。
一是理论与方法的准备。
二是要让经验本身的逻辑展开,而不是因为学科的限制,人为将经验分割在不同的技术化的学科领域内。
三是在经验研究中,要保持机敏,注重枝节,关心细小琐碎的发现,要善于从新的发现中重新解释过去的经验,并比较确定发现的可靠性、可迁移性乃至普遍性。
四是要强调顿悟。
五是在以经验研究中细小琐碎的发现为基础,做进一步的概括,抽象、提炼工作,作进一步的形式化的工作,允许批评和重新回到经验,允许与西方社会科学对话,讨论。
维特根斯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编 学术立场 二、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主体性(七)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七)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如果以上判断是正确的话,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
第二编 学术立场 三、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三、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一)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本土化 那么,中国社会科学是否...
-
第二编 学术立场 四、关于中国经验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二编 学术立场 五、为什么要强调中文发表
五、为什么要强调中文发表 更重要的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研究往往具有强烈...
-
第二编 学术立场 六、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
六、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 (一)田野的灵感 在对村治研究现状做以上判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